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名胜触目皆是。
这些名胜不仅被诗文讴歌,也为名胜楹联所吟咏。
清乾隆进士伊秉绶出任扬州知府时,作扬州平山堂联云:“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一副别出心裁的集句联。
所谓集句,就是将前人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对联的要求组成新联。
这副对联依次集撰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称《黄冈竹楼记》和苏轼《放鹤亭记》中的文句。
上联写景高远,登堂远眺,江南诸山尽收眼底。
一“衔”一“吞”,凸现出平山堂视野开阔,气势恢宏。
下联怀古情真,再现了当年欧阳修与众宾友欢宴之情景。
据记载,欧阳修每到夏天,“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去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盆分插百许,与客相间。
酒行,即遣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
往往浸月而归。
”(《名胜典故365》)平山堂那“草木际天”、遍山青翠的勃勃生机,确实令人神往。
欧阳修曾写下“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词句(《朝中措》),极言平山堂迷人之美,表达了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思想感情。
二十四桥也是扬州闻名古今的一大名胜。
有副佚名联云:“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上联先点出桥的地域特征和方位,再写清澈如镜的瘦西湖,湖水云影,交相辉映,别具一番情趣。
下联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巧用唐代诗人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不仅平添了许多风韵情致,而且更好地展现了扬州风光之美,热闹繁华之盛。
提到瘦西湖,很自然想起湖内的小金山(又名长春岭)。
清人郑燮曾为该山的桂花厅撰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作者采用新奇的比喻,把如水的月光,似山的云朵,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呈现出一派清新秀丽的景色和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的愉悦心情。
其它如扬州西园新月楼的“蝶衔红蕊蜂衔粉;露似珍珠月似弓”联,乐善庵的“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夜;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联,鉴真纪念堂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联,等等,也都写得形象生动,诗意盎然,无不使人心旷神怡,击节叹赏。
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由诗词演变而来,两者多有相通处。
律诗的中间两联,十分讲究对仗,楹联正是继承了律诗的这一传统,好的楹联也具有诗的秉性。
名胜楹联创作难度大,对写景咏物,借景抒情,评人论史的要求很高。
其风格多样,或清新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
但不管如何,无论是借用还是独创,状景论物要善于抓住(或符合)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就不可穷其要妙,也就作不出独具特色、“挪移不得”(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的巧对妙联来。
这真是:
骚人挥毫苦劳心,留题妙联嗣好音。
绿涨维扬竞秀色,春风伴我作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