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起源
对联集锦
 
 
对联的起源

对联讲堂<一>:
主讲人:祝钦坡



对联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至今尚无确切考证。


当代很多对联书上,都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
根据这些书上的说法,对联是由桃符转化而成。


我国古代是有桃符。
传说远古时代,东海度阴山的桃林中,住着神荼、郁垒两兄弟,能捉鬼驱邪。
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了祈求平安,消灾灭祸,就在家门前立两个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
再后来,为了简便,人们把桃人改成桃板,在板上画神像,或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悬在门的两边,称为桃符。


五代时孟昶把桃符改写春联,也是有书为证的。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喜爱文学,他觉得每到春节在门上悬桃符祛邪没有新意,在蜀末归宋前一年(公元963年)除夕,孟昶“令学士辛寅逊撰词题桃符,昶以其不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据此,不少人就认为这是我国对联的起源。


对此,我的看法是,这也许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但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小类。
以上说法只是我国贴春联习俗的由来,称之为对联的起源是不确切的。


从文学的发展来看,对联源于偶句。
在殷周先秦古籍中就有偶句。
如《诗经》中就有许多偶句,西汉时就产生了赋体,有了骈文。
骈文是一种对偶为主的文体,讲究对仗和声律。
《吊古战场文》中,就有很多偶句,如“鸟飞不下,兽挺忘群”。
“声析江河,势奔雷电。
”……好多都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整篇都是排偶了。
唐代律诗的中间四句,简直就是对联。
后人在敦煌遗书中发现存有唐代的对联:如“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宝鸡能避恶;瑞燕解呈详。
”这就证明,在唐代就已经有对联了。


对联的起源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里不打算多讲。
我们只要知道对联源远流长就行了。



<转自&lt;&lt;中联报&gt;&gt;,录制:荒野君.不经本人同意,不许转贴>


阅读: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