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对联的形式和要求(之一)
主讲:王永川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 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
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
下面先看一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
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
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
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
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 天、地、人、树、鱼、花……
活虚字(动词) 打、吹、腾、升、进、出……
死虚字(形容词) 高、矮、长、短、大、美……
助字(动词) 乎、耶、哉、也、焉、兮……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于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转自中国楹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