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节日·国庆节
对联集锦
 
 
现代节日·国庆节


人民万岁;
中华长春。
九州日丽;
四化春新。
山欢水笑;
物阜民康。
山河壮丽;
岁月峥嵘。
万民有庆;
百族共和。
长城长固;
中华中兴。
龙腾虎跃;
燕舞莺歌。
江山永固;
日月长恒。
江山不老;
神州永春。
神州奋起;
国家繁荣。
神州巨变;
祖国腾飞。
国光勃发;
民气昭苏。
普天同庆;
日月增辉。
山河千古秀;
平野万象新。
山河十月秀;
祖国万年春。
万民皆喜庆;
百族共繁荣。
五星映日月;
四化壮河山。
文明新社会;
锦绣好河山。
江山千古秀;
天地一家春。
江山千里秀;
祖国万年春。
江山生异彩;
曝光放光辉。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百族歌同庆;
九州喜共荣。
国富山河壮;
民强天地新。
建千秋伟业;
描四化宏图。
祖国春如海;
人民力胜天。
人民盛赞祖国;
四化大展宏图。
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开创千秋大业;
绘成四化宏图。
四化蒸蒸日上;
五业欣欣向荣。
前程千帆竞发;
盛世万象更新。
江山春色娇艳;
祖国前程辉煌。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祖国蒸蒸日上;
社会欣欣向荣。
祖国河山竞秀;
人民天下长春。
人民江山千秋固;
祖国风物万年春。
人逢国庆精神爽;
月到中秋玉宇明。
又夺丰收迎国庆;
再鼓干劲展宏图。
大业中兴歌盛世;
神州此日正高秋。
大聚贤能同治国;
广召志士共兴华。
五星旗红映日月;
四季花放妆山河。
云飞神州彩凤舞;
霞舞中华巨龙飞。
日月光华辉大地;
人民伟业谱新天。
四化宏开千载业;
五星拱照万家春。
四海笙歌讴盛世;
九州爆竹庆尧天。
民生有幸年年好;
国运无疆日日长。
共和国光辉灿烂;
丰收年气象更新。
龙腾凤起千重锦;
地厚天高十亿声。
江山如画千年秀;
祖国多娇万代春。
百族一心同报国;
五星万代总描天。
红笺细写千秋浪;
彩笔精描四化图。
国趋昌盛人趋富;
花爱阳春果爱秋。
枫红两岸山河美;
光照九州日月新。
祖国山河无限好;
人民天下万年长。
祖国江山红似锦;
人民天下稳如山。
祖国江山期一统;
人民事业颂千秋。
祖国与天地同寿;
江山共日月争辉。
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祖国花好人同乐;
故乡月明燕思归。
松翠柏青山秀美;
俗淳风正国昌隆。
看东方睡狮苏醒;
喜中华巨龙腾飞。
举国英豪开新局;
中天丽日庆长春。
国势中兴民有望;
秋怀更庆蟹初肥。
高秋好赋腾飞曲;
盛世当歌奋进诗。
金风卷起千层浪;
玉宇澄清万里埃。
锦绣河山非昔比;
风流人物看今朝。
锦绣河山添锦绣;
光明中国更光明。
景象万千春似锦;
英雄十亿气如虹。
惠政兴邦千家乐;
赤诚报国万众心。
鲜花遍地香四海;
红日当头照九州。
旗展五星光日月;
花开四季丽山川。
鹰疾如箭凌云志;
花红似火报国心。
人民为现代化拼博;
祖国朝新纪元腾飞。
九州版图,山河锦绣;
四化建设,业绩辉煌。
中华儿女,顶天立地;
华夏子孙,革故鼎新。
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神州崛起,彪炳千秋。
中华崛起,宏图大展;
民族振兴,伟业长新。
日月光华,红旗万岁;
河山锦绣,祖国长春。
四化航程,千帆竞发;
九州大地,百花争妍。
四化春色,春盈大地;
五星红旗,红满长天。
两个文明,神州奋起;
一派新风,中华腾飞。
两个文明,日新月异;
四化建设,国富民强。
乐享升平,安居盛世;
风拂绿柳,雪绽红梅。
锦绣河山,倍添锦绣;
文明古国,更加文明。
莺歌燕舞,普天同庆;
鸟语花香,大地皆春。
神州大地靠彩笔描绘;
中华巨龙驾疾风起飞。
十亿人民,重添百倍劲;
四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年年国庆,庆祝新胜利;
处处笙歌,歌唱大丰收。
民心党心,心心高着四化;
家事国事,事事为了小康。
双庆临门,家庆欣逢国庆;
三阳播彩,小阳喜叠重阳。
祖国万里江山,千秋永固;
人民四化大业,百世其昌。
百花争艳,欣望江山千里秀;
万民共庆,欢颂祖国万年春。
天时地利人和,神州齐奋进;
虎跃龙骧鹏举,祖国共飞腾。
不舍昼夜,浩荡江河奔大海;
只争朝夕,英雄儿女事长征。
四化旌旗报捷,江山添秀色;
万家爆竹迎春,大地换新颜。
四化俱兴,五光十色都成彩;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总是春。
欢度国庆,恰逢稻熟丰登日;
喜迎佳节,正值秋高气爽天。
两个文明,春风万里开新局;
四项原则,红日千山举大旗。
<赵朴初>华夏腾飞,时势造就人才广;
巨龙昂首,英雄创建业绩丰。
红日吐辉,伟大祖国更兴旺;
江山多娇,锦绣前程倍光明。
伟大祖国,景象万千春似锦;
英雄人民,奋发向上气如虹。
承前启后,神州河山皆秀丽;
继往开来,华夏儿女更风流。
祖国昌盛,千秋功在共产党;
中华崛起,万物荣赖改革风。
昌盛时代,山水腾跃诗画里;
大兴年头,人民欢笑歌舞中。
春满九州,大庆欣逢卅五载;
人迎四化,小康定看二千年。
<苏步青>做好公民,爱国坚持四原则;
开新局面,兴邦全靠两文明。
<王力>翠柏苍松,装点祖国千年秀;
朝霞夕照,染就江山万里红。
瑶池诸神看天堂:不过如此;
银河八仙惊人间:争相下凡。
鼓足干劲,创造人民万代福;
力争上游,迎来祖国四化春。
旭日东升,祖国前途光芒万丈;
东风浩荡,人民生活幸福无疆。
欢度国庆,翘首遥望台湾山水;
迎来中秋,举杯祝福骨肉同胞。
民富国强数今朝,欢笑迎国庆;
山南海北赞改革,歌舞颂党恩。
江山如此多娇,处处有诗有画;
生活这般美好,人人载舞载歌。
苦尽甜来,经过多少坎坎坷坷;
星移月转,跃向无限辉辉煌煌。
同德同心同忧同乐,金瓯永固;
载歌载舞载笑载言,玉局新开。
多娇江山脱素呈红,春花烂熳;
伟大祖国布新除旧,岁月峥嵘。
国旗红艳艳,五星拱照九州伟;
庆典盛隆隆,万众同欢四化兴。
赤县腾飞,力献群星,耀辉华宇;
中华崛起,志酬猛士,勇克难关。
四化干同心,浩荡东风龙腾虎跃;
九州歌宪治,恒昌国运海晏河清。
祖国远景灿烂,千帆竞发争先进;
四化蓝图辉煌,万马奔腾战犹酣。
十亿人民,十亿红心,心心向四化;
九州新貌,九州旭日,日日传佳音。
巨手回天,喜四化业绩,彪炳史册;
群贤向党,看万里江山,再展宏图。
放眼中华,百业描新景,千姿竞秀;
举目九州,四化绘宏图,万马奔腾。
碧水扬波,鱼跃龙腾,共歌国德厚;
苍山吐翠,花繁叶茂,齐赞党恩深。
载歌载舞迎国庆,赞颂华夏秋色好;
同心同德干四化,喜看人民幸福多。
一国存两制,山河归一统,炎黄崛起;
九天启三阳,瑞气满九州,华夏腾飞。
团结花,胜利花,神州大地繁花似锦;
幸福曲,丰收曲,祖国长空乐曲如潮。
描绘振兴中华宏图,给子孙后代造福;
实现统一祖国大业,为祖宗先辈争光。
指点山河,翻新山河,令山河流金溢彩;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让祖国昌盛繁荣。
旭日融融,看碧水霞飞,春江鱼跃,地富民殷歌盛世;
红旗猎猎,喜群英胆壮,志士情浓,龙腾虎跃续长征。
64%">

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的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大家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由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
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
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
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阅兵式开始。
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
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
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出来。
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

历次国庆阅兵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国五十四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
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
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
空军十七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是携弹飞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国庆大阅兵,朱德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发布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
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
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
还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并没有跳伞。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国庆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国庆阅兵,是十三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
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参加了观礼。
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接受检阅。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国庆阅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是前十一次国庆阅兵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七十万人。
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国庆阅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阅兵。
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
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国庆阅兵。
参阅军种全,兵种多。
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
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
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国徽的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
  当国徽悬挂在各级政府机关大门正上方或会场主席台正上方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它是那么崇高,那么庄重;当人们看到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我国运动员身穿饰有国徽图案的运动服,站在领奖台向观众致意时,更觉得它是那么端庄、美丽,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幸福……  金光闪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怎样诞生的呢?  准确地说,国徽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许多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特征;丙、形式要庄严富丽。
  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之中。
同时,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都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
截止1949年8月20日,共收到国内及海外华侨寄来的国徽稿件一百一十二件,图案九百幅。
这些稿件和图案虽各具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故都未被采纳。
因此,在1949年9月下旬的政协全体会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没有公布国徽方案。
  后来,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
  其中,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担任组长,成员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学家林徽音、画家李宗津、中国建筑专家莫宗江、建筑设计教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以及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罗哲文等。
  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由著名工艺美术家、教授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组成。
  为了赶在1950年的国庆节挂上新国徽,两个设计组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各种构思和设想认真推敲,反复研究。
梁思成、林徽音两位先生抱病参加设计工作。
大家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决心拿出最美好的设计,为祖国增光。
  根据政协国旗、国徽审查小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并比较了所有设计方案,两个国徽图案设计组最后确定了国徽图案有如下内容:  用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作为题材,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政权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把天安门作为题材的一部分设计进去,用以代表“五四”民主运动发祥地、新中国的诞生地,以天安门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们的国徽上的麦稻穗,是谁提议画进国徽图案里的呢?  1942年冬天,山城重庆,寒风阵阵,宋庆龄同志在她寓所,为欢送董必武同志返回延安而举行茶话会。
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也应邀出席。
茶桌上摆着重庆近郊农民送来的两串颗粒饱满的禾穗,被炉火映照得金光灿灿。
这时有人赞美这禾穗真象金子一般。
宋庆龄说:“它比金子还宝贵。
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
”周恩来同志抚摸着饱满的禾穗,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
”果然,全国解放以后,他没有忘记自己在那次茶话会上的讲话,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时,他建议要把麦稻穗画上去。

国徽的定型设计者——高庄:

  国徽的设计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它凝结着许许多多设计者的心血;饱含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对新中国的深情。
每一个参加国徽设计的人,都将在中国人民的美好记忆中永存。
  1949年8月28日,政务院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国徽图案时,参加国徽图案设计工作的高庄在会上说:“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种愿望,就是要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的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
  高庄的热切愿望,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1950年9月20日正式颁布的国徽图案,完全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把已经由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平面国徽图案雕塑成立体模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平面的国徽图案,是在全国政协筹委会公开征求的数百幅图案的基础上,经各方人士协商,又经过清华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两个国徽设计组专家学者的设计比赛,最后,清华大学的设计组的设计方案才获得全国政协审查组的通过。
这一凝结无数人心血的平面图案,要由高庄雕塑为国徽立体模型,这当然是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高庄接受任务后,首先对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原图中的稻麦秆向外弯曲,是垂头的,杂乱的;红绶的飘带,缺乏来龙去脉,且有城墙不正的感觉。
高庄认为,赋予国徽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是修改工作的指导思想,组成国徽的素材,如国旗、天安门、齿轮、稻麦,红绶,是由中央规定了的。
如何利用这些素材组成图案,并由它来表现精神形象和艺术效果,则完全可由艺术家发挥其聪明才智。
  高庄抱着这样的信念,反复构思,精心比较。
他把稻麦改成分行并列向上,并赋予刚柔相济的不同性格,象征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团结共存,象征中华民族蒸蒸日上。
红绶改成有规律的穿插,与天安门城墙相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印象。
其它的地方也作了一些修改,如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国旗上五角星的距离,等等。
总之,修改后的国徽图案,整体与局部变化统一,规正庄严,又自然美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
  在修改国徽图案和塑造国徽立体模型的过程中,高庄参考了大量资料,自己还买了一尊佛像和几方秦、汉、隋、唐的铜镜作为参考、借鉴。
为了使国徽更完美、壮观,他把做好了的国徽石膏模型与原平面图案放在一起,让人们比较评论,听取意见,不断修改,以求臻于完美。
至今,高庄仍珍藏着当年制作的石膏国徽模型。
  高庄在工艺美术方面造诣很深,木刻和素描很有功力,深得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赞赏,几十年来,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为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庄教授八十岁的时候,曾作诗言志:  老牛老来甘埋头,步步耕耘不求酬。
青草吃饱已足乐,白骨愿入艺人手。
  这首诗反映了这位为人民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艺术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永不停步的可贵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由政府制定或采用,通常在隆重集会、国际交往仪式等场合演奏和歌唱。
  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征集选定国旗和国徽图稿的工作,进展顺利。
唯有国歌,虽征集到数以千计的稿件,却没有一首尽如人意的,第一届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在即,大家都为国歌无定稿而着急。
  毛泽东同志关心着整个征选工作的进展。
他亲自召集了二十多位有名望的同志一起商议,希望大家出出主意。
就在这次会上,有位中年人提出了一项震惊四座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
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是谁呢?他就是享誉中外的画家徐悲鸿,他的夫人廖静文对此有过这样一段回忆:  他去参加讨论国歌的会议以前,曾对廖静文说:“我准备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
”  廖静文说:“歌词里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不大好吧!”  “这有什么不好!”徐悲鸿微笑着说:“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它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样,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
”  于是,在毛主席召集的座谈会上,徐悲鸿提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代国歌的建议。
徐悲鸿还认为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徐悲鸿的建议,得到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他认为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
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
周恩来同志当即指出,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
这一席话,使大家对这首歌的深远意义理解得更深刻了。
  人家对徐悲鸿的建议纷纷赞同。
最后,毛主席也表示同意,他综合了大家的意见,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不久,在第一次政协会议上,正式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那么国旗是怎么诞生的呢?  1949年的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
这个小组的成员有十六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
  7月14日到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
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
许多人在工余时间,摊开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
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
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作为一件光荣、崇高的事情,以倾注自己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政协筹备会国旗审查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二千九百九十二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二十三幅。
  8月中旬,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的4l3号会客室,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的设计稿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们选阅。
参加选阅的同志,提出评选国旗应注意的三点:一是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要以庄严简洁为主。
经过初选,应征稿件的设计构思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大约有四类: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横条或竖条组成旗面,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为红色,三分之一为白、蓝、黄各色,加红色或黄色五角星。
在评选中,著名戏剧家田汉拿起五星红旗图案草稿说:“依我看,这个设计是不错的。
”多数人也觉得这个设计美丽大方,而且寓意也好。
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精选出三十八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代表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三百二十三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由曾联松的设计)为当选图案。
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
决议通过之前,国旗、国徽审查组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旗上有一大四小共五颗五角星,位于红旗的左上角。
大五角星的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那四颗较小的五角星的其中一只角都指向大五角星的中心,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
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
旗杆套为白色。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大的那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
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只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阅读: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