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
化生。
双星节;
九华灯。
槎泛海;
鹊填河。
子晋控鹤;
王母乘鸾。
翠梭停织;
银汉横秋。
五夜照天汉;
双星会女牛。
甲第清辉满;
丁校巧思添。
针好穿三孔;
书宜曝五车。
桥填闻噪鹊;
河渡眷牵牛。
郭公果膺寿考;
杨妃私语长生。
天街夜永双星会;
云汉秋高半月明。
牛女二星河左右;
参商两曜斗西东。
后梭喜应丁家祷;
乞巧犹传柳子文。
桥填五更来乌鹊;
河渡双星会女牛。
晨起曝衣凭小阁;
宵来设果拜中庭。
云汉秋高,凉生七夕;
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好语到来,云軿星驾;
巧思乞到,瓜果几筵。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银汉碧波,凉生七夕;
金钗钿盒,夜拜双星。
银汉横空,翠梭停织;
针楼写怨,粉席迟秋。
中国的情人节——七夕: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晴朗的夏秋之夜,繁星闪耀,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