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四海同春。
玉楼人半醉;
金谷烛高烧。
丹桂千里香;
松柏万年青。
雨过芳草润;
春到杏花香。
和风吹柳绿;
细雨点花红。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育蚕人早至;
扑蝶会初开。
轻风描绣斾;
小院护金铃。
腾欢敲蝶板;
作贺闹蜂衙。
韶华三月远;
春色二分娆。
春光遍草木;
佳气满山川。
盛世人恒健;
翠园花倍妍。
春色枝头绿;
山光一派红。
丹桂千里香;
松柏万年青。
桃杏春季争放;
杜鹃夏日吐香。
爱竹不除当路笋;
惜花留得拂面枝。
松青柏翠山山笑;
柳绿梅红户户春。
二月芳辰多胜景;
百花诞日是今朝。
扑蝶会中同戏乐;
鬻蚕市上作逍遥。
嫩日晴烘桃叶节;
春风暖送卖饧箫。
春色二分,及时延赏;
韶华三月,次第来游。
茶鼓喧晴,饧箫吹暖;
花魂梦蝶,树影藏莺。
柳岸浓烟,时临淑景;
杏园斜日,节届良辰。
68%">
百花的生日——花朝节:
我国是花的国度。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
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
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
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
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
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
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十二令花神赋:
正月花神柳梦梅,春风先占百花魁。
爆竹一声催腊去,梅花几点报春回。
元宵节,月光辉,万家爆火赛春雷。
十二红灯高高挂,家家扶得醉人归。
二月花神杨贵妃,玉兰花放杏花肥。
老梅枝头黄鹂语,晓阁庭前紫燕飞。
春花发,百草齐,纷纷蝴蝶斗芳菲。
门迎春色多娇美,状元归去马如飞。
三月花神杨六郎,桃夭柳嫩艳新芳。
访友才子坐酒肆,思春美女采花忙。
巫山景,曲水长,夕阳箫鼓响声簧。
顽月楼前佳人望,四顾山光接水光。
四月花神汉貂婵,罂粟花开春满园。
蚕妇采桑惊白露,美女思春泣杜鹃。
荼蘼架,倚栏前,满园桃儿色色艳,碧水池塘常跃鲤,点溪荷叶叠青钱。
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
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
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
烟波江上鱼家乐,夕阳箫鼓几船归。
六月花神美西施,并头金莲开满池。
绣女停针摇彩扇,才人避暑懒吟诗。
天气热,汗如丝,树上蝉嗓绿杨枝。
江上浣纱泉滚滚,东风吹水绿差差。
七月花神晋石崇,巾帼园中景不同。
五色凤仙开兰畔,佳人喜染指头红。
巫山隔,水运通,鹊桥仙女巧相逢。
一片彩霞云飘渺,四时佳兴与人同。
八月花神谢素秋,一行鸿雁过南楼。
银河滚滚佳人望,秋雨淋淋旅客愁。
云雾起,星暗斜,珠帘倒卷金钩挂。
丹桂玉金开满苑,梧桐叶落故园秋。
九月花神陶令公,鹤发苍颜貌不同。
秋来菊花开尽蕊,江上芙蓉映水红。
重阳节,落帽风,万花凋零寒气冲。
露着衣襟身觉冷,竹炉汤沸火初红。
十月花神张丽花,一枝春色落谁家?几株梅在墙外种,南枝才放两三花。
云雾起,残月斜,古木林中芷暮鸦。
芙蓉映似三春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十一月花神白乐天,长安市上酒家眠。
庭前翠竹松柏茂,阶下梧桐大雪天。
寒雀噪,似笑言,谁人把酒问青天?天上宫阙有历日,不知今昔似何年。
十二月花神老令婆,怀中抱子笑呵呵。
手摘腊梅花几朵,报道来年喜事多。
天下乐,万事和,人寿年丰吭高歌。
夫荣妻贵儿孙福,总把新桃换旧符。
润月花神杨再兴,天竺独对万年青。
四时吉庆春常在,八节康宁贺太平。
添日月,长精神,合家和气值千金。
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时花神沈月姑,春花发尽夏枝枯。
秋风萧瑟凌霜菊,冬季梅阶大雪除。
吉事有,凶事无,村村齐唱太平歌。
万年同享升平福,一片冰心在玉壶。
阅读: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