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楹联情结
对联集锦
 
 
我的楹联情结

作者:杨晓雁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每当提起辽西,人们总会与起伏的丘陵,贫瘠的荒漠,遥远的边塞相联想。
这是一个连梦都很难到达的地方。
然而一个闻名全国的楹联之市,却在这里诞生了。
做为一个楹联爱好者,我感到幸运;做为一名朝阳人,我感到光荣。
几年前,当我怀着好奇与试探的心理,走近联苑的时候,我没想到这古老的文学艺术,是这样深深的吸引住了我。

  人们常说:对联无闲字,半句见春秋。
楹联虽小,却是小中见大。
集意境、哲理、趣味和韵律于数字之中。
并且意境之深遂,韵律之和谐,想象之高远,内涵之丰富,不亚于诗词歌赋。
倘徉联苑之中,每每让人流连忘怀。
不是么?当你引经据典,手捧书本苦思冥想的时候;当你半梦半醒偶得佳句,从温馨的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当你顾不得咽下口中的饭菜,抛下筷子抓起笔的时候,朋友,你还能说,你没有被这小小的楹联所征服么?这样的经历,我们每个真正热爱楹联的人,都曾有过。

  也许有人会说:楹联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微不足道的。
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类,楹联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
在文化事业逢勃发展的今天,多种古老的文化都得到了继承发展和更新。
楹联在文学的园地里,是一朵别具一格的奇葩。
堪称“国粹”与“国宝”。
对它的继承与发扬,朝阳文联的楹联工作者们,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愁的人憔悴”。
在他们手中诞生的《辽宁楹联报》就像一株生长在辽西冻土地上的寒梅,十载含辛一报芬芳。
精美的楹联艺术,让人赞叹折服,而楹联工作者们的敬业精神更让人感动。

  当有人在乌烟瘴气的官场,卑躬献媚,苦心钻营的时候,他们却在萤窗下,为一笔字,一句诗,一幅联而字斟句酌;当有人一掷千金去豪赌,他们却在为买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一幅联,而紧衣缩食;没有花天酒地里的恣情享受,只有陋室中奋笔疾书之劳形;没有“楚腰纤纤掌中轻”的风流倜傥,却不乏“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雅兴;他们默默的笔耕不辍,有如空谷之幽兰,虽无人而自芳。
因为有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因为有广大楹联爱好者的支持,朝阳楹联的名气,就象一只金凤凰,飞出了辽西的山沟沟,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雅之堂。
楹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楹联提高了我们朝阳人的素质与品位。
正象朝阳县一位有识之士说的那样: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让人们对我们楹联人刮目相看。

  如今英特网又为古老的楹联艺术,插上了崭新的翅膀,我们相信中国楹联,不仅仅落户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会张开有力的翅膀,飞到世界每个有人烟的角落。
与插花,茶艺一样在不同肤色的人们中间流传开来。
这就是我们楹联人的梦想与希望。

  轻舞晓风舒翰墨,横斜雁阵写春秋。
我愿与我的楹联朋友们携手并肩,联坛共舞。

热爱楹联吧,她会带给你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阅读: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