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咏竹的对联很多,好恶却大不相同。
陈毅曾集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为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根。
(四川杜甫草堂)
在这里,诗人的爱憎是很分明的,“恶竹”与“新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副有名的对联,据说是解缙撰写的: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中,对竹也是含有贬意的。
但总起来讲,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人们还是歌咏的多,赞颂的多。
蒋介石的将领顾祝同在卧室内悬挂一联: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怒气写竹,喜气写兰。
为什么要在发怒的时候才画竹子?大凡人发怒时,刚极、气极,正宜画竹,因为竹乃至刚至性之物。
历史上可称“竹癖”的人不少。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正是“竹兰”高手,他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就是对竹的最好写照。
郑板桥还曾撰一联,以竹比人,希望儿孙都像竹子一样正直可爱: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出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还有一副有名的“梅竹联”,歌咏竹的虚心与梅的傲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清代另一名书法家李繟写道:
有竹人不俗;
无兰室自馨。
他认为住房周围没有竹子,就会显得俗气。
清代的傅山也说: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更是有情有景,听潇潇“竹雨”,沐阵阵“松风”,赏幽幽“琴韵”,何等绝妙的一幅“听雨赏琴图”。
还有这样两副对联,也是歌颂竹子有气节、能“虚心”的品格:
入土先有节;
凌云仍虚心。
石头解性真吾友;
竹子虚心是我师。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