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食粮
对联集锦
 
 
我的精神食粮

马占云  我这后半生没有迷上别的,却迷上了《辽宁楹联》报,它助我走上了楹联创作之路。
  有人说, “楹联创作苦又累,痴情消得人憔悴,灯泡熬坏无数个,老婆夜伴枕头睡,每月登城好几次,路费还得自已备,经济收人设多少,大款笑我窝囊废。
此份痴情难割舍,间君谁解其中昧?我就是这徉一个迷上了楹联创作的联友。
曾记得1996年,我在报上看到《敬老楹联作品集》首发式的消息后,便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欲购此书。
不久,收到当时任《朝阳楹联》常务副总编李建军的复信,信中说,我有作品入选,赠书 一册,同时夹寄一份报纸。
从此,我与《老拧楹联》结了缘,书来稿往,情有独钟。
在我订阅的几种报刊中最受青睐的应属《辽宁楹联》报了。
每当报纸一到,我抢先拿起它,从一版到四版仔细的阅读。
看完本期盼下期,有时投递 不及时,我就打电话编辑部。
尤其是楹联讲座文章,百读不厌,它是我无声的老师,受益匪浅。
 2000年,我被 《辽宁楹联》报聘为首批通讯员 。
当我接到聘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不知说什么好。
心想,当通讯员光荣,通讯就要履行通讯员的权利和义务。
我开始为家乡 “楹联之市” 朝阳市、县的楹联事业鼓而呼。
如:朝阳市当代首部优秀对联作品集的问世,市县兴起楹联热,市县楹协会讲楹联课,市争创“双拥模范城” ,开展“富民杯”、“民营杯”、“地税杯”、“尚志杯” 、 “广电杯” 等多项征联活动,朝阳县瓦房子镇中学成立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楹联社, 二道小学创建 《少年联报》腰而营子小学小荷楹联社成立,出版联集《双拥之歌》、《地税春秋》、《婚育新风之歌》、《武装颂》、《未名集》、〈河东山联薮,我都义不容辞的在报刊上做了报道。
从1996年迄今,我在报刊发表对联200多副,并多次获奖。
入编各类联集 300多副 ,发表书讯联讯400多条。
此外,我还组织楹联爱好者参与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培植新秀。
由我推荐发展市楹协会员 5 名 ,常跻身于楹联写作的有 l0名 。
消息短,作用大,由此还结交了许多联友。
天南地北,联友联心,每月信札不下十几封,索书、赠书、赠报、赠嵌名联,每日忙碌,乐此不疲。
本省李建军赠〈未名集〉及〈续集〉、孙超赠〈河东山联薮〉、外埠北京刘太品赠〈佳联趣对贺新春〉、〈楹联界〉、陕西张维社、仲明赠〈丰碑颂〉、〈实用对联集萃〉、〈楹联艺术家〉报主编吴中朝赠〈翰墨联缘〉、巴中张崇鱼赠〈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联集〉、广东黄维善赠〈红娘集〉等等; 赠报的也有很多,并时有作品发表摆在案头的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那饱含激惰奔放,酣畅淋漓的感怀,催人心花怒放,给人以奠大的鼓舞和启迪,给了我营养,给了我动力,升华了人生价值,使我感受到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精神享受,觉得越活越年轻,是人间最幸福的人。
2002年,我光荣地被《辽宁楹联》 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翌年被吸收为楹协理事。
同年,中联会会员王化东以 “山沟里的楹联宣传家” 为题,报社记者刘春丽以“马先生爬格子三味”、“老有所乐,其乐融融”为题,在〈中国楹联报〉、〈辽宁楹联报〉、〈辽宁老年报〉、〈燕都晨报〉、〈朝阳日报〉等媒体做了报道。
欣喜之余,我想,如果不是〈辽宁楹联报〉的导航,如果没有倾心致力于楹联职业的李建军、孙超等人的当面点评、不吝指教,诚挚帮助,耐心辅导,我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成绩。
为此,吟诗一首,聊表对〈辽宁楹联〉报的喜爱之情。
  受捧贵报即开吟,老夫读罢暖在心。
满目珠玑光灿灿,通篇锦绣色新新。
联坛奇葩逢知己,友海泛舟传佳音,〈辽宁楹联〉意情深。


阅读: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