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故事三
对联集锦
 
 
楹联故事三

君臣偶对

朱元璋十七岁时, 凤阳府百数十天没下雨, 庄稼无收, 饿死的人遍地都是, 又无人殓葬, 引起瘟疫, 令朱元璋的父兄先后丧命. 皇觉寺原靠将田地租与农民, 收租为生. 但这年一粒租米也收不到, 方丈只好留一老和尚守寺, 其它都出外化缘. 朱元璋出家不久, 没念得好经文, 只好拿了一木鱼去化缘. 他专向大户人家埋手, 若不给便在大户家门口使劲敲木鱼, 吵得不安宁. 一天, 朱元璋来到定远地界, 这里也是大旱, 他进村时还见有衙役在催赋税, 抓乡民. 忽地树下一书生叹道:

唉, 可叹古今良吏少啊!

朱元璋不禁接口道:

啊, 须知世上苦人多嘛.

书生听后吃了一惊, 又见朱元璋相貌奇特, 便与他倾谈起来. 原来这书生叫李善长, 在朱元璋起兵后, 他即往投奔, 助朱元璋平定天下, 及后官至丞相, 封号韩国公.

 
朱元璋得真言

朱元璋起兵反元时, 四出招兵买马, 每于行军途中, 四出访贤. 一天, 他来到一处村庄, 见一户人家门前贴着这副对联:

天近山头, 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 捞得水底月还沉.

朱元璋也好对联, 见这联文笔流畅, 字也写得苍劲雄健, 便向家主人打探对联出自何人手笔. 主人说道出自 南山朱升先生 之手. 第二日, 他又经过另一村庄, 又见一家人门前贴着这样的对联:

气吞高力士;
眼识郭汾阳.

再一打听, 又是出自朱升手笔, 朱元璋便决心一见这位奇人. 第二天, 朱元璋步行上山, 至朱升家门前, 朱元璋力邀朱升出山相助, 朱升不允, 但经不起朱元璋苦苦哀求, 便拿笔写下九个大字: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写完便对朱元璋说道:贵人若能依此九字而行, 必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这九字, 一字三月, 合共两年一季. 之后, 在下定必出山相助. 朱元璋回去后, 认真地照九字所言, 果在不到廿七个月之后, 统一天下. 期满之日, 他又再一次到访朱升, 但已经人去楼空, 之剩一纸诗句:

山村教读遇王上,
九字真言方得传;
如今天下一统日,
何需老儒再出山.

朱元璋见后, 只好默然回去.

 
阉猪联

朱元璋虽读书不多, 但极爱风雅. 在他平定天下的那一年, 为了庆贺太平, 便下命新春期间, 每家每户都要贴上春联, 更赐了几个大臣春联, 其中赐给陶安的是: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阮文章第一家.

给中山王徐达的是:

破虏平蛮, 功贯古今第一人;
出将入相, 才兼文武世无双.

一时间, 京城内外, 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 一片喜气洋洋, 朱元璋更带同几个小太监出巡. 朱元璋信步行间 忽见一户人家, 人们都聚在他门前, 却原来没贴上春联. 朱元璋上前一问,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匠, 由于本人不识字, 正想找人帮忙. 朱元璋笑道:不用找了, 我就帮你写吧. 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阉猪匠千谢万谢, 命人贴在门上去了.

 
才子对大明君

朱元璋时常微服出访, 一次, 他来到一小酒家, 在他邻桌有一个秀才正在借酒浇愁. 朱元璋见那秀才眉清目秀, 一表人才, 便搭讪道:秀才郎, 府上何处? 秀才答道:舍间重庆. 朱元璋一听重庆, 心中觉得好兆头, 十分高兴. 便道:府上重庆, 远隔千里, 我有一上联, 敬请对幅. 说完便出了上联:

千里为重, 重山重水重庆府;

千里二字合起来便是重字, 重庆在长江及嘉陵江的汇合处, 所以有说 重山重水重庆府. 那秀才见朱元璋相貌不凡, 早知此人非富则贵, 不妨恭维几句, 便略一思索, 说出下联:

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

一人合起来也是大字, 来说大明强域广阔, 皇帝英明. 朱元璋听后大悦, 命人将秀才带往行宫, 重重打赏.

 
对句登金榜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 生活安定, 对文学的兴趣就更加浓厚, 特别是对联. 文官还没甚么, 那些武官可苦了. 一年, 秋闱在即, 朱元璋又出外私访, 一路上只听会试的举子们都认为自己今科必中, 朱元璋心中暗笑. 他路过一花园, 听得谈笑之声, 方知有不小举子在聚会, 便走进园中. 当晚月朗星稀, 有一举子道:

一大天空, 日月明, 良月更朗;

众举子都称好, 朱元璋心中也嘉许, 但众举子也说不出下联. 只有一举子手指假山, 毫不经意道:

山石岩前, 古木枯, 此木为柴.

朱元璋听后, 拍手称赞, 上前和二人交谈, 并觉得二人有真才实学. 他回宫之后, 便吩咐考官录取二人.

亦有另一种说法是......

闻昔日乾隆帝与满清第一才子<纪晓岚??>外出
见有一山一树,意态甚美,作「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
第一才子<纪晓岚??>闻之,见一山村姑娘河边洗衣
作「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真妙」
乾隆闻之,一笑...

 
酒家巧对

朱元璋常常微服出巡, 一天, 他走得精疲力竭, 忽见前面有一间小酒家, 便进了去. 寻常小酒家, 没甚么好下酒, 只得花生米及茴香豆之类, 酒又不比宫中的香淳. 他越喝便越没味儿, 不觉放下酒杯叹道:

小酒店三杯五盏, 没有东西;

坐在一旁的刘三吾也喝的直摇头, 但在皇上面前, 他亦不敢多口放肆, 只稍加劝慰, 又对饮起来. 那酒家老板刚好进来, 听在耳中, 接口笑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 不分南北.

朱元璋一听, 心中大是高兴, 赏了许多银子给他, 第二天还赏多三百两纹银. 拿老板还命人将对联写好贴上来.


 
龙兴寺联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 常常出游. 一天, 他重游旧地, 见皇觉寺经历连年战火, 已经残破不堪. 他便下命重建皇觉寺, 并改名叫龙兴寺, 更加在寺大门上写下一副对联:

大道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喜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

他所立之马皇后, 原出身寒微, 但朱元璋称帝后, 她便发奋读书, 更将所学扶助朱元璋. 一次, 朱元璋退朝后闷闷不乐, 马皇后说道:

扇描黑龙, 呼风不能唤雨;

朱元璋听罢, 觉得马皇后所说乃一精妙上联, 顿时闷气全消. 他见马皇后穿着绣鞋, 便回道:

鞋绣金凤, 着地哪堪登天.

及后马皇后离世, 朱元璋亲自为他写下一副挽联:

宝瑟无声弦柱绝;


 
刘伯温联对朱元璋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智囊, 学识超群, 曾为朱元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 甚得朱元璋器重. 一年, 朱元璋同刘伯温游姑苏<苏州>, 策马同游灵岩山, 天平山一带, 及后至太湖. 太湖烟波浩瀚, 令朱元璋不禁想起春秋时, 越王勾践卧身尝胆, 带领三千越兵, 吞并吴国. 朱元璋回想自己一生, 心情澎湃, 以吞吴二字出了一上联: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吴;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多年, 当然明白他的心意, 实时随口应道: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刘伯温这下联说到朱元璋的心坎中, 令他不禁仰天狂笑....

 
刘伯温赛比干

刘伯温投奔朱元璋之后, 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他亦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效力. 朱元璋喜欢对句, 故二人时常在一起以联互娱. 一年中秋, 朱元璋和刘伯温一起在花园内, 一面喝酒赏月, 一面对弈. 朱元璋仰望天空, 不胜感慨, 随口说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 日月争光;

朱元璋乃帝王之才, 高瞻远瞩, 上联甚有气魄, 直与日月争光. 刘伯温一听之下, 已明其意, 顺口对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 风云际会.

下联气魄宏大, 将当时群雄四起的形势, 描绘德有声有色. 朱元璋听后, 点头称道:风云际会, 时势造英雄. 不久, 有人进贡给朱元璋一篮花香藕, 既白又嫩, 看在朱元璋眼内, 直如西施双臂, 便出了上联:

一弯西子臂;

刘伯温不假思索地道:

七窍比干心.

下联用了忠臣比干, 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

 
和尚助刘基

一年, 刘基探亲后回京, 在官船上写奏章. 他深知朱元璋喜爱对联, 群臣的奏章最好顺口, 工整更佳. 但写到这句, 怎样也写不下去:

蹉跎岁月, 五旬有三;

苦思良久, 仍没有好句, 恰巧岸上有一和尚请求搭船, 刘基为人随和, 便让他上船. 和尚上船后, 见刘基愁眉不展, 问及何事, 刘基一一告知, 那和尚笑道:这样也需烦恼, 不若这样写:

补报朝廷, 万分无一.

刘基听后大喜, 说道:大师高才, 万分敬佩.
 





阅读: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