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元宵节
对联集锦
 
 
传统节日·元宵节


三五夜;
一重春。
万户鼓吹;
银光有焰。
五夜通明;
天开美景。
风清月朗;
灯彩星辉。
无边春色;
有庆年头。
光天满月;
火树银花。
月光皎洁;
银烛辉煌。
月光照耀;
银蜡辉煌。
金吾不禁;
玉漏莫催。
星桥铁锁;
火树银花。
树梢银花;
心上春意。
一团拥宝炬;
千点灿银星。
九陌连灯影;
千门庆月华。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
万家元夕宴;
一路太平歌。
千家春不夜;
万里月连宵。
天上冰轮满;
人间玉漏迟。
天上冰轮满;
人间彩灯明。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元夕万家宴;
宵月千里明。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索开。
火树祥光丽;
星桥宝炬红。
灯月千家晓;
笙歌万户春。
灯楼灿明月;
火树暖春风。
花市千门雪;
灯衢万里春。
青阳调玉烛;
华月送清歌。
明月千门雪;
银灯万树花。
兔魂连银海;
鳌山接紫微。
放手擎明月;
开心乐元宵。
春阳调玉烛;
华月送清歌。
银花开火树;
铁锁启金桥。
笙歌归院落;
灯火接楼台。
锦城灯接彩;
花市月含华。
访鸾镜于日下;
驾鳌山之海峤。
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门灯火夜如年。
一帘春色门垂柳;
万斛珠光地涌莲。
九华灯炬云中挂;
五彩鳌山海上移。
三五星桥连月阙;
万千灯火彻天衢。
三千世界笙歌里;
十二都城锦绣中。
万户春灯报元夜;
一天瑞雪兆丰年。
万户管弦歌盛世;
满天焰火耀春光。
万里阳和春有脚;
一年光景月当头。
万家灯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万里河山铺锦绣;
满城笙管乐太平。
及时大放光明夜;
与物同游浩荡天。
飞龙舞凤成夜市;
击鼓踏歌皆春声。
天空明月三千界;
人醉春风十二楼。
天空明月一轮满;
人醉春风万里明。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五夜星桥连月殿;
六街灯火步天台。
火树光腾城不夜;
银花焰吐景长春。
火树银花家家晓;
淑气鸿禧处处春。
光腾月殿流蟾魄;
花灿星桥吐凤文。
凤盘双阙壶天外;
鳌驾三山陆海中。
凤舒五彩龙衔烛;
鳌驾三山蜃结楼。
玉烛长调千门乐;
花灯遍照万户明。
玉宇无尘一轮月;
银花有艳万点灯。
玉宇无尘千顷碧;
银花有焰万家春。
匝地楼台春富贵;
喧天歌舞夜风流。
乐同万户金吾驰;
夜是三元玉漏停。
华灯灿烂逢盛世;
锣鼓铿锵颂丰年。
灯火交辉元夜里;
笙歌簇拥月明中。
灯同月色连天照;
花怯春寒傍月开。
轮影暂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金市灯光游子月;
珠帘香袭美人风。
明烛送来千树玉;
彩云移下一天星。
明月皎皎千门秀;
华灯盏盏万户春。
银花火树开佳节;
紫气丹光拥玉台。
雪月梅柳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笙歌声拂长春地;
星月光映不夜天。
淑气鸿喜家家乐;
彩灯春花处处新。
寒笳送走人间腊;
晓角吹回雪里春。
晴空一镜悬明月;
夜市千灯照碧云。
街头灯影逐花影;
村中梅香伴酒香。
赏月极乐繁华地;
秉灯同游不夜天。
溶溶月色连灯市;
霭霭春色满夜城。
蜃楼海市落星雨;
火树银花不夜天。
碧树银台万种色;
野花啼鸟一般春。
舞凤飞龙成夜市;
踏歌击鼓助春声。
耀眼宏图灯映月;
动人春色画中诗。
万点春灯,银花有色;
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玉宇无尘,碧波万顷;
银光有焰,喜气盈庭。
灯火良宵,鱼龙百戏;
琉璃世界,锦绣三春。
灯火万家,良宵美景;
笙歌一曲,盛世元音。
明月一轮,天开清淑;
春灯万盏,人乐太平。
美好前景,春色美好;
火红年代,华灯火红。
远景近景,良宵美景;
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
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
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
花树并茂,贺六合以同春。
放出花灯,天上银河失色;
听来箫鼓,人间茅屋生春。
复旦重赓,已被薰风之化;
分阳可惜,何须秉烛而游。
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太白清狂,好对金樽邀月饮;
更生勤读,自有藜杖照书来。
火树银花,今夜元宵竟不夜;
碧桃春水,洞天此处别有天。
玉宇无尘,月明碧玉三千界;
银河有影,人醉春风十二楼。
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龙烛凤灯,灼灼光开全盛世;
玉箫金管,雍雍齐唱太平春。
乐事逢春,装成锦绣辉元夜;
歌声彻晓,引得嫦娥动春心。
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
灯辉月辉,灯月交辉太平春。
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
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古乐;
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
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
宝烛散春辉,挹清光于灯月;
金吾开夜禁,同乐事于钧天。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春色无边,良宵玉宇初圆月;
太平有象,火树银花不夜天。
盛世文明,万丈青云才子路;
元宵光彩,一轮皓月众家灯。
人在锦簇中,五夜星桥联月阙;
春辉碧落际,六街灯光步天台。
月缺月仍圆,佳节每逢都欢喜;
花开花易谢,少年相戒莫蹉跎。
瑞霭诵千重,万户笙歌明月里;
祥光迷五色,满城箫鼓彩云中。
中原无尘海无波,击壤尽歌帝力;
明月在天灯在市,开樽长醉春风。
中原无尘海无波,击壤齐歌四化;
明月在天灯在户,开筵同庆元春。
庆此良辰,任玉漏催更,还须彻夜;
躬逢美景,不金鱼换酒,尚待何时。
轮影渐移花树下,吩咐灯花妆月色;
镜光如挂玉楼头,叮咛春风洗尘埃。
碧海无波,总买来箫鼓千场,鱼龙百戏;
金台不夜,看装出琉璃世界,锦绣天街。
歌舞日方中,顾美景良辰,一曲箫韶千古节;
楼台天不夜,极赏心乐事,六街灯火万家春。
陈绮席,灿瑶琳,看五夜灯繁,恍似幻蜃横水面;
当阳春,歌白雪,到三更月转,何人倚鹤听楼头。
灯月灿华筵,留得元宵余景,问当场谁惜千金一刻;
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长春,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
金吾驰禁,玉宇无尘埃,雉局麻雀声,短巷长街,胜负拼将今夜月;
世界澄平,国家安又春,莺歌秋燕舞,红男绿女,联翩共祝太和春。
“灯节”——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欢天喜地乐元宵:

  在我国古代,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过后,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
这一天,在饮食、游乐等方面有很多民俗活动,重要的如:

  吃元宵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
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挂花灯,放焰火

  此俗源于东汉,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唐代灯会定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为五天,明代则为十天,清代宫中则从小年开始就挂花灯。
民间挂花灯则有一美丽的传说,古时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闻讯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了这一消息。
人们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户户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要下凡时,见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户户都挂花灯。
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灯会灯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园元宵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

  耍狮子

  “耍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舞龙灯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
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阅读: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