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
其二源于太子晋。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后由太孙赤继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
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②出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
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异、桓、轸。
异生子安。
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项羽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
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为河南王氏。
③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④他族改姓或赐姓。
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
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投奔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后唐建立,高季兴表示归顺,刘去非因曾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改姓王,名保义。
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儿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称帝的王世充。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孙,都改姓王。
⑤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
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
”营州地区高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屡见不鲜。
如《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
其先乐浪人”。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
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载,霍国公王毛仲“本高丽人也”。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设立安东都护府,所辖回纥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被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与汉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
契丹人建立辽国,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另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始祖:太子晋。
阅读: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