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朱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联典:
  负荆勤读;
  折槛旌忠。

  上联:西汉朱买臣,家贫,砍樵出卖以食,肩挑薪而诵书。
后拜会稽太守,又为丞相长史。
 下联:汉朱云,成帝时为槐里令,上书愿借上方宝剑斩佞臣张禹。
帝怒,欲斩之。
朱云攀折殿槛呼曰:“臣得从龙逄、比干游地下足矣!”帝赦之,命勿易槛,以旌直臣
  治推北海;
  歌遍南阳。

  上联:汉朱邑,少为桐乡啬夫。
廉平不苛,吏民爱敬,举贤良,迁北海太守,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下联:后汉朱晖,为临淮太守,有气节,吏民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
吏畏其威,民怀其惠”
  鸾台表直;
  鹿洞垂规。

  上联:唐朱敬则,博学重气节,武则天时任右补阙,后迁正谏大夫,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魏之忠、张说为人诬陷,朱力谏,方免死。
 下联:南宋朱熹,知南康,访白鹿洞书院遗址,秦复其旧,手订学规
  紫阳世泽;
  白鹿家声。

  朱熹,一号紫阳,曾重建白鹿洞书院
  婺源著氏;
  徽国流芳。

  宋朱熹,婺源人,理学大家。
卒谥文,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鹅湖世泽;
  鹿洞家声。

  宋朱熹,曾讲学于江西鹅湖、白鹿洞书院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朱熹题白鹿洞书院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

  上联:指后梁朱温,明朝朱元璋。
 下联:指朱熹
  几阁文墨暇;
  园林春景深。

  清初画家朱耷联
  鸾台夸气节;
  道院画禽鱼。

  李文郑撰朱姓宗祠联。
上联:唐朱敬则。
 下联:清初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明代宁王朱权后裔,世居南昌。
明亡后,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建青云普道院。
擅画水墨花卉禽鱼,简练概括,形象夸张,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又工书法,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鹿洞春风暖;
  鹅湖化日长。

  全联指朱熹
  沛国源流远;
  紫阳世泽长。

  广东南雄梅岭山珠玑巷朱氏宗祠联
  一统江山明社稷;
  四书精典宋圣贤。

  上联: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下联:宋朱熹,曾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集注》
  太行浩气传千古;
  猛士如云唱大风。

  集朱德句联
  千古正学开河洛;
  万世斯文接鲁邹。

  朱熹祠联
  千树梅花百壶酒;
  一庄水竹数房书。

  清初词人朱彝尊自题联
  山河奄有中华地;
  日月重开一统天。

  朱元璋联
  夫人城原堪御寇;
  才女词几致贻讥。

  上联:东晋时,苻坚占梁州,刺史朱序母率侍婢及女丁,筑斜城以拒之,号为夫人城。
 下联:宋朱淑真幼聪慧,博学工词。
时称其词为“才女词”。
词多忧怨之思,抑郁不得志。
其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后人疑朱不贞,实无考
  无贤不是朱门客;
  有子皆如玉树枝。

  唐代诗人朱庆余诗句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自题联
  爱民良吏称千载;
  治学殊功注五经。

  上联:汉代大司农朱邑,“廉平不苛,治行第一,吏民爱敬之”。
 下联:宋朱熹,曾注《诗集传》等儒家五部经典
  汉室忠臣旌折槛;
  理学心源忆考亭。

  上联:西汉朱云。
 下联:南宋朱熹
  爱士礼贤,名戴太守;
  淑人君子,帝表司农。

  上联:明代名人朱大志典。
 下联:汉朱邑,曾任大司农
  玉海金山,表彦和器宇;
  琼林黄榜,大会状文章。

  上联:梁代朱异,字彦和,遍览五经,尤明礼易。
 下联:明代朱缙、朱希周、朱国祚,先后皆中状元
  玉海千寻,探遍五经之秘;
  书楼万卷,博搜二酉之奇。

  上联:《梁书·朱异传》:“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曰:‘……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极言朱异博大精深。
 下联:宋朱昂,好读书,时朱遵度称“朱万卷”,昂称“小万卷”。
传说湖南沅陵大酉山及小酉山石洞中多藏书
  姿文仪武,古今名家振寰宇;
  治世安发,吾族帝王垂青史。

  湖北应城朱氏宗祠紫阳堂联
  道统阐薪传,洙泗真源今未坠;
  儒型垂梓社,沧州精舍此重开。

  林则徐题福州朱文公祠
  迁居曾忆旧池台,趁风月一场,苏城梦到;
  盐业更兼诸种作,看烟波半岸,海国生涯。

  浙江余姚四明山镇朱氏宗祠联。
上联:指该支朱氏宗根源苏州。
 下联:指该宗族当时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迁移自吴歙婺而来,氏族清嘉,斯地奠安称梓里;
  裔嗣逾宋元明以后,诗书启佑,几人腾翥咏梧冈。

  朱兰坡题安徽泾县墉头街朱氏宗祠。
上联:指本支朱氏迁移经历。
 下联:指宋代以来朱氏人才辈出
  
阅读:3419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