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朱亥-前257>,战国时魏勇士。
隐于市井,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屠者,与侯嬴友善。
嬴为信陵君上客,谋窃符救赵,约他相助,他随同信陵君北上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在合符时击杀魏将晋鄙,夺权代将,遂解邯郸之围。
后赴秦国答复秦请信陵君之邀,为秦所强留,不得脱,乃自杀。
朱家,秦汉之际游侠。
鲁<治今山东曲阜>人。
以任侠闻名,曾藏匿解救豪强和亡命者以千百计。
赴人之急,家无余财,在关东地区势力很大。
高祖即位,下令追捕原项羽部将、楚地著名游侠季布,他用计使季布解脱,关东士庶多慕名相交。
朱买臣-前115>,西汉臣。
字翁子,吴<江苏苏州>人。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新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汉书》>。
其妻弃之另嫁。
汉武帝时由严助推荐,任中大夫,会稽太守。
后与横海将军韩说平东越,征为主爵都尉。
因犯法免官。
复为丞相长史,上书告御史大夫张汤阴事,汤自杀,他亦被诛。
朱儁-195>,东汉将领。
字公伟。
会稽上虞<属浙江>人。
灵帝时,任交趾刺史,镇压梁龙等农民起义军。
黄巾起义,他任右中郎将,与皇甫嵩等镇压颍川、汝南、陈国等地黄巾军,屠杀南阳赵弘、韩忠、孙夏等黄巾军二万余人。
后累迁右车骑将军、太尉,封钱塘侯。
朱应,三国时吴旅行家。
中国早期海外旅行者之一。
约在吴黄武六年<226>奉交州<今越南河内>刺使吕岱派遣,与康泰赴扶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等国从事外交活动。
其经历及传闻多达百十余国。
归吴后著有《扶南异物志》。
朱士行,三国时魏僧人。
颖州<今河南禹县>人。
为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者。
初依昙摩迦罗<意译>所传授之佛法出家,专研经典。
曾于洛阳<今属河南>讲《道行般若经》。
他感到经中译理未尽为探求梵本,于260年从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出发,涉流沙亲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得梵本九十章。
未及东归,即客死当地。
其所得之梵本为弟子送归洛阳,后由无罗义、竺叔兰等译出,即《放光般若经》。
中国之僧人讲经即从其始。
朱序-393>,东晋将领。
义阳平氏<今河南唐河东南>人,字次伦。
太元二年<377>任梁州刺史,镇襄阳。
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母韩氏亦率妇女补筑新城,号为夫人城。
次年,城破被俘。
苻坚用为尚书。
八年,随苻坚南下,淝水之战时,暗为晋军献策出力。
后回晋,官豫州刺史,防守洛阳,迁兖、青二州刺史,屡立战功。
朱龄石<379-418>,南朝宋将领。
字伯先,沛郡沛县<今属江苏>人。
家世代为将帅。
初为殿中将军,随刘裕起兵平定桓玄,从征卢循,累有功。
义熙九年<413>为元帅,率诸军伐蜀,灭谯纵。
义熙十四年为雍州刺史,都督关中诸军事,兵败被杀。
朱异<483-549>,南朝梁学者。
字彦和,吴郡钱塘<浙江杭州>人。
遍览五经,尤明《礼》、《易》。
深得武帝信任,官至太学博士、侍中、中领军,参决朝政。
太清元年,主纳东魏降将侯景。
侯景乱起,惭愤而死。
《南史·朱异传》言其“博解多艺,围棋上品,而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侯人主意,不肯进贤黜恶”。
撰《礼》、《易》讲疏等。
朱世卿,南朝陈无神论思想家。
自称寓滋先生,生平事迹不详。
据道家之“自然天道”观和范缜之“神灭”思想,肯定“万法万性皆自然之理”,“无有造为之者”。
反对“神道世界说”,并驳斥了佛教之“因果报应”观。
著有《性发自然论》,收入《广弘明集》中。
朱宽,隋将领。
任羽骑尉。
大业三年<607>,受命了解沿海情况,与何蛮同到流求<今台湾>。
次年,奉遣再往,加强了高山族与大陆的联系。
朱敬则<635-709>,唐臣、史学家。
字少连,亳州永城<河南永城>人。
《新唐书》称其“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
初任洹水尉。
长安三年<703>,迁正谏大夫,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为政知人荐贤,为官刚直。
魏元忠、张说为人诬陷,他抗疏申理。
后为郑州、庐州刺史。
通史学,秉笔直书,著有《十代兴亡论》及《五等论》。
朱泚<742-784>,唐藩镇。
昌平<今河北昌平>人。
代宗时为泾原节度使朱希彩部将。
及彩为部将所杀,泚代领其众,后入朝。
德宗立,拜为太尉。
泾原节度使姚合在京作乱,帝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泚称帝,号大秦,旋改号汉。
泚又将兵围帝于奉天,屡攻未破,会李晟等收复京师,遂解奉天之围,泚奔泾州<今甘肃泾州>,走彭原<今甘肃宁县>,为部将所杀。
朱滔<746-785>,唐藩镇。
泚弟。
初为幽州节度朱希彩部将,后又属泚。
泚入京师,他权知留后。
以讨田承嗣、李惟岳功,拜幽州卢龙节度使。
求深州不得,乃联络王武俊助田悦作乱,称大冀王,署置百官。
不久王、田降朝,他勾结回纥攻贝、魏二州,为王武俊、李抱真打败,被迫归顺。
朱庆余,唐诗人。
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一说闽中人。
名可久,以字行。
入长安后,以诗谒水部员外郎张籍,为籍所赏识。
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与贾岛、姚合等相酬唱,有名当时,而不得志于仕途。
有《朱庆余诗集》。
朱温<852-912>,五代梁王朝建立者。
即朱全忠。
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
少孤贫,为乡里流痞。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与其兄朱存加入黄巢起义军,任东南行营光锋使、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防御史。
以屡败于唐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节度使王重荣而急求巢援,巢未应,温乃于僖宗中和二年<882年>降唐,拜左金吾大卫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
因参与镇压义军有功,历任检校司徒、同中枢门下平章一等职。
温相继吞灭朱瑄、朱瑾等割据势力,又与宰相崔胤合谋击败李茂贞,尽杀宦官,挟昭宗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旋迁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又遣将杀昭宗,立李柷为帝,是为哀帝。
开平元年<907年>又废哀帝而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迁都汴<今河南省开封市>,改名朱晃。
其在位期间,对唐末弊政有所改革,但与李克用父子等连年用兵,又多杀害将帅功臣,且生活荒淫无忌,以至朝内矛盾纷繁。
乾化二年<912年>,为其三子朱友珪所杀。
庙号梁太祖。
朱肱,北宋医学家。
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居杭州。
字翼中,一作亦中,自号无求子。
徽宗时,曾任奉议郎、医学博士,故后人亦称朱奉议。
善医,尤精于伤寒。
编著《伤寒百问》<后更名为《南阳活人书》或《类证活人书》>对汉张仲景《伤寒论》,从经络病因传变加以分析,并附诸方治法,为分类论述《伤寒论》的著作。
另著有《酒经》。
朱震<1072-1138>,南宋学者。
北朱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
政和进士。
高宗时,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
经学深醇,尤精于《易》,以程颐《易传》为宗,综合诸家之说,著《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朱勔<1075-1126>,北宋权臣。
苏州<今属江苏>人。
六贼之一。
徽宗时,谮事蔡京而得官。
时帝好珍玩,颇垂意花石,京谓之于勔及其父冲,勐乃密取浙中珍异进之。
运之役夫数以千计,号“花石纲”。
民间之奇异花石,尽被掠。
及勔擢至防御使,愈发豪夺渔取,流毒州郡者二十年,致有方腊之义举。
及腊被平,勔官至宁远节度使。
钦宗时,羁之循州,遣使斩之,并籍全家。
朱敦儒<1081-1159>,南宋词人。
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
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高宗绍兴二年应召,赐进士出身,曾任浙东路提刑等。
工词,南渡之前,多写自己的轻狂生活;南渡之初,由于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所写多忧时伤乱;晚年退居山林,词中充满颓废情调。
所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均佚。
今存词集《樵歌》。
朱弁<1085-1144>,南宋文学家。
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原<江西婺原>人。
建炎初,以太学生擢通问副使赴金,拒仕伪齐,拘留十七年得归。
劝高宗恢复失地,为秦桧恶,终奉议郎。
善诗文。
《宋史》载:“弁为文慕陆宣公,援据精博,曲尽事理。
诗学李义山,词气雍容,不蹈其险怪奇涩之弊。
”著《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称紫阳。
绍兴进士。
任泉州同安县主簿。
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所至救荒革弊,有惠政。
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
宁宗初,以焕章宫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
卒后追谥“文”。
淳祐中从祀孔庙。
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集周敦颐、卲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
毕生著述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都有贡献,影响极大。
其学派被称为程朱学派,或“闽学”、“考亭学派”。
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
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和,“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在气先,气依理而变化,成阴阳五行四时,化生万物。
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格物致知”,以“穷理尽性”。
曾与陆九渊激烈争辩。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其遗文为《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
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属安徽>,自号幽栖居士。
出身仕宦之家,幼聪慧好学。
嫁市井民家,相传因不满婚烟,抑郁而死。
能书画,通晓音律。
诗词多写忧怨之思,哀婉动人。
著有《断肠集》、《断肠词》。
朱克柔,南宋女工艺家。
云间<今上海松江>人。
擅长绘画,尤精于刻丝艺术。
所作人物、树石、花鸟,被赞为“精巧绝伦”。
有《山茶》、《牡丹》《莲塘乳鸭》等图传世。
人称她的作品是“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特别称赏她的技艺“运丝如运笔,是绝技,非今人所得梦见也”。
朱清<1237-1303>,元海运专家。
崇明<今属上海>人。
原为富户杨氏僱工,杀杨氏,为海盗。
元军南下,帅众降,授行军千户。
南宋亡,奉伯颜命,用船将帑藏图籍由海道运至大都<北京>。
1282年与罗璧、张瑄由海道运粮四万余石至大都。
1283年为中万户,专管海道运粮。
1291年,元朝立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二,以江东道宣慰使兼领万户府事。
1296年,为河南行省参政。
1298年迁左丞。
1303年以行贿罪被捕下狱,自杀。
朱世杰,元数学家。
字汉卿,号松庭。
元大都<今北京>人。
精通算学,曾为数学教习。
1299年撰成《算学启蒙》3卷。
1303年著《四元玉鉴》3卷,均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
其发明的四元术和多种高阶等差级数术及方法,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朱凯,元戏曲作家。
字士凯。
曾任江浙行省掾史。
长期在杭州生活。
自幼即不入于俗,与人少合。
与戏曲家钟嗣成友善,曾为其《录鬼簿》写序。
所著杂剧今知者有《昊天塔》、《黄鹤楼》二种。
朱思本<1273-1333>,元地理学家。
字本初,号贞一,临州<江西抚州>人。
龙虎山道士。
从玄教大宗师吴全节至大都,奉召代祀名山大川,周游天下,考察地理。
积十年之功力,作实地考察,继承裴秀、贾耽“计里画方”之法,绘成《舆地图》两卷,已佚。
明罗洪先《广舆图》据此图填补而成,学者仍称“朱思本图”。
1321年,主建玉隆万寿宫。
诗文有《贞一斋诗文稿》。
朱光卿-1337>,元末广东农民起义领袖。
至元三年<1337>春,在增城率众起义,国号大金,年号赤符。
石昆山、钟大明纷起响应。
归善<今惠阳>聂秀卿、谭景山也率众来归,推戴甲为首,称“定光佛”。
同年秋战败被俘杀。
朱丹溪<1281-1358>,元医学家。
号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因家乡有丹溪之水,故称名丹溪先生。
从小好医学,攻读《内经》、《素问》等医书,初步掌握“望、闻、问、切”基本功。
为使医术精益求精,离乡背井,1322年<时年41岁>到杭州,向名医罗知悌请教,后从名医葛可久学习针灸术,终成名医。
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并称为金元四大医家。
继承罗知悌医学并有发挥。
著有《格致余论》一书,对多种疾病病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的独创理论,治法主张“滋阴降火”。
针对当时《和剂局方》中药偏于温燥的缺点,著书《局方发挥》加以批评。
还著有《伤寒论辨》、《丹溪医案》、《丹溪治痉要法》、《外科精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十多种医书,为中国医学宝库增添瑰丽珍宝。
朱德润<1294-1365>,元画家。
昆山<今属江苏>人,原籍睢阳<今河南商丘>,字泽民。
年二十五,因赵孟頫荐,仁宗召见,授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
英宗即位,出为征东儒学提举。
次年,献《雪猎赋》。
命主金书佛经事。
英宗被狱,回乡闲居。
至正十二年<1352>,江浙行省辟为照磨,参议军事,为长兴县尹。
善书画,山水学郭熙。
诗文亦负盛名。
有《存复斋文集》、《古玉图》等。
朱升<1299-1370>,明臣。
字允升,安徽休宁人。
元末举人,授池州学正,讲授有法。
后隐居石门,时称枫林先生。
龙凤三年<1357>,在徽州以邓愈荐,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的著名建国策略。
吴元年<1367>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洪武初任翰林学士。
“自幼力学,至老不倦,尤邃经学。
所作诸经旁注,辞约意精”。
有《枫林集》等。
朱亮祖-1380>,明将领。
六安<今属安徽>人。
元末为“义兵”<地主武装>元帅,两度被朱元璋所俘,遂投降,累功授枢密院判。
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役。
洪武元年<1368>,随廖永忠取两广。
封永嘉侯。
后出镇北平<今北京>、广东,以“所为多不法”,被召入京,鞭死。
二十三年被追论为胡惟庸党羽。
朱元璋<1328-1398>,明开国皇帝。
字国瑞,濠州<安徽凤阳>人。
贫苦农民出身,少时为僧。
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郭女婿。
1355年郭死,他统领其军,渡长江,克太平<安徽当涂>、溧阳<属江苏>等地。
次年占集庆<南京>,改名应天,被诸将拥为吴国公。
他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
朱升传》>的建议,逐步壮大实力。
1357年起,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际,挥师歼灭江南元军。
继同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势力交锋,先攻陈,后灭张。
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消灭威胁最大的陈友谅军,再移兵东向,于1367年歼灭张士诚军,从而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
同年10月,制定先取山东。
旋师河南,断其羽翼,尔后进兵元都的作战方略,命大将军徐达率师北征。
1368年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即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建都应天。
后发兵灭夏蜀,取云南,平辽东,逐步统一全国。
他的治军、作战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
朱文正,明将领。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
朱元璋侄。
早孤。
至正十四年<1354>从朱元璋,积功至大都督。
龙凤八年<1362>,奉命镇洪都<今江西南昌>。
次年,力拒陈友谅围攻,坚守八十五日。
后以“亲近儒生,胸怀怨望”罪被鞭死。
一说免官,安置桐城。
不久病死。
朱权<1378-1448>,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古琴家。
自号大明奇士、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
成祖第十七子。
封宁王。
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
初骄恣肆横,晚年深自悔疚。
居室不饰丹彩,寄情戏曲。
博古通今,亦精史学。
著述宏富。
有《大罗天》、《私奔相如》、《琴阮启蒙》、《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另有《通鉴博论》、《家训》、《汉唐秘史》等。
朱有燉<1379-1439>,明戏曲作家。
号诚斋,明太祖之孙,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
所作杂剧今知有三十一种,现均存,以《曲江池》、《义勇辞金》等较著名。
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今存。
朱宸濠-1521>,明宗室。
袭封宁王。
在南昌建阳春书院,僭号离宫,自称国主。
又以武宗无储嗣,谋夺帝位。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起兵反叛,改元顺德,连陷九江、南康,欲顺江东下。
七月,即为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所败,被俘。
次年处死。
朱纨<1494-1549>,明臣。
字子纯,号秋厓,长州<江苏苏州>人。
正德进士。
嘉靖中累擢右副都御史。
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攻克倭寇巢穴双屿港<宁波近海>。
《明史》载其“清强峭直,勇于任事。
欲为国家杜乱源”。
为势构陷,降为巡视,旋革职按问,乃愤服毒死。
有《甓余集》等。
朱载堉<1536-约1610>,明音律学家、数学家。
字伯勤,号句曲山人。
郑恭王厚烷子。
早年从舅父何塘习天文、算术。
其父因疏阻世宗崇奉道教,下诏狱。
他愤极,于宫门外筑土室,独居十九年,钻研乐律,数学和历学。
父亡,拒袭爵位,著述终身。
《明史》载其“笃学有至性”。
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等。
他用数学之等比级数来划分音律的方法,为乐史首创。
历学著有《圣寿万年历》、《律历融通》等。
朱鹤,明工艺家。
字子鸣,号松邻,一作字松龄。
世本新安<今安徽歙县>,自宋建炎徙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后又徒嘉定<今属上海>。
为陆深<一四七七―一五四四>客。
工韵语、书法、篆刻,兼雕镂图绘之技。
所制簪匣,世人宝之,几于法物。
得其器者不以器名,直名之曰朱松邻云。
刻竹创自鹤,自明至清二百八十余年流传不废。
与子缨、孙稚征合称“嘉定三朱”。
朱缨,明工艺家。
字清父,号小松,嘉定<今属上海>人,居清镜塘。
鹤子。
貌古神清,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长卷小幅,各有异趣。
间仿王摩诘<维>诸名家,云树纡曲盘折,尽属化工。
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于吴道子所绘。
又能琱琢犀、象、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纽之类,种种奇巧,逈迈前人。
与父鹤、子稚征合称“嘉定三朱”。
朱稚征,明工艺家,号三松,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画驴。
竹刻传家法,技艺臻妙;平时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
所刻笔筒、人物及蟹、蟾蜍之类,皆名重于世,时人谓其竹刻花鸟规摹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则在马<远>夏<圭>之间。
与其祖鹤、父缨合称“嘉定三朱”。
朱聿钅粤 -1647>,南明皇帝。
唐王后裔,聿键弟。
1646年在位。
年号绍武。
隆武二年<1646>聿键被清军俘杀,他自闽奔粤,被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等拥立于广州称帝。
与桂王永历朝并立抗衡。
在位不满四十天,广州破,被俘自缢。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际学者。
字鲁玙。
号舜水。
浙江余姚人,寄籍松江。
明诸生。
不求仕进,屡被征召,皆辞不就。
明福王时,授江西按察司副使兼兵部职方寺郎中,亦拒绝。
后与经略王翊相缔结,图谋恢复明室。
东渡日本请援,再赴安南。
舟山兵败后定居日本。
精通经学,在日本传授中国文化,颇有影响。
著有《文集》二十五卷,《释奠仪注》、《阳九述略》、《安南供役纪事》各一卷。
居日本二十余年,八十三岁卒。
日人谥曰文恭先生。
朱柏庐<1617-1688>,清理学家。
名用纯,字致一,以号行,江苏昆山人。
明生员。
清初隐居不仕。
居乡教授学生,门生甚众。
治程朱理学,倡知行并进。
康熙时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
著《治家格言》,把儒家思想作为家庭生活准则,世称《朱子家训》。
另有《大学中庸讲义》、《愧讷集》等。
朱一海<1618-1662>,南明监国鲁王。
崇祯十七年袭鲁王位。
隆武元年<1645>南京陷,张国维、钱肃乐等起兵浙东,被张煌言等拥立于绍兴监国,年号庚宣,与隆武政权倾轧。
次年张国维败死,浙东陷,亡命上海,后至舟山依附郑成功。
永历七年<1653>取消监国名义。
后病死。
朱素臣,清戏曲作家。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号茔庵。
著有传奇约二十种。
今存有《十五贯》、《秦楼月》、《聚宝盆》、《翡翠园》、《未央天》、《文星现》、《锦衣归》、《万年觞》八种。
其中以《十五贯》和《翡翠园》最著名,演出场次也最多。
《未央天》是宣扬封建奴隶道德的。
他与李玉友善,曾助其校订《北词广正谱》,编写传奇《清忠谱》;又同李书云合编《音韵须知》。
朱佐朝,清戏曲作家。
字良卿,江苏吴县人。
善作历史传奇。
曲词通俗,风格粗犷。
多属宣扬封建忠孝节义和神怪迷信思想。
所作三十余种,今存《朝阳凤》、《夺秋魁》、《艳云亭》、《乾坤啸》等,以《渔家乐》、《九莲灯》较著名。
朱方旦-1682>,清术士。
号尔枚,二眉道人,湖北汉阳人。
康熙时秘密刻书,传修炼术数之学。
自称圣贤,广罗信徒。
曾入大将军勒尔锦幕府。
后游历江浙各地。
二十一年<1682>以“诡立邪说,煽惑愚民”罪治死。
为清初文字狱之一。
朱耷<1626-1706>,清画家。
字雪个,号人屋、书平、八大山人等。
清江西南昌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诸生出身。
明亡,曾出家为僧,又为道士。
作画喜用水墨,多画芭蕉、怪石、花竹,鸟兽多“白眼向人”,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似“笑之”,隐抒内心亡国之痛。
工书法,行楷学王献之,狂草尤奇伟,常署名牛石慧。
草书连写成“坐不拜君”,以示抗清。
时人争藏其字画,然其多为布衣贫者创作,屡拒达官显贵之求,人皆赞其志节清高。
朱彝尊<1629-1709>,清文学家。
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等,浙江秀水<浙江嘉兴>人。
康熙举鸿博以布衣入选,授检讨。
参与修《明史》,勘定体例,考据精微。
《清史稿》载其主张“作史家未可存门户之见,以同异分正邪”。
后入值南书房。
工诗文考据,与王士祯称南朱北王两大家。
与陈维崧称朱陈。
有《经义考》、《明诗宗》等。
朱一贵-1721>,清台湾农民起义领袖。
小名祖,福建长泰人。
明亡后,迁居罗汉门<今属台湾>,养鸭为生。
康熙六十年<1721>夏,率众起义,自称明代后裔、大明重兴元帅。
在诸罗的赤山获大胜,有众至三十万人,占领全台,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设立国师、太师、国公等官爵。
清廷从闽浙调兵渡海进攻,因内部分裂,作战失利,鹿耳门、安平等相继失守,战败被俘。
后在北京被杀。
朱濆-1809>,清东南海上起义军领袖。
福建同安人。
初以浙、闽沿海为根据地,抵抗清军。
后建造大船,渡海攻台湾。
嘉庆十年<1805>,进攻淡水、凤山,洪老四、吴淮泗等所部起义军起而响应,有众二万多人,他被推为镇海王、十二年十二月<1808>,与清军激战于黑水洋,击杀水师提督李长庚。
后与清将王得禄、邱良功激战,大船被焚,裂船自杀。
朱骏声<1788-1858>,清文字训诂学家。
字丰芑,号允清,江苏吴县人。
嘉庆举人,授黟县训导。
咸丰初入都,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古今韵準》、《柬韵》、《说雅》,阐明转注、假借要旨。
文宗嘉之,赏国子监博士衔。
曾从钱大昕学,深受器重。
《清史稿》载其“著述甚博,不求知于世,兼长推步,明通象数。
”有《左传旁通》等。
朱嶟<1791-1862>,清臣。
云南通海人。
字仰山,一字致堂。
嘉庆进士。
历任御史、内阁学士。
道光年间,因鸦片泛滥,白银外流,上疏建议银钱划一,银钱通用,以解决财政困难。
1836年9月最先上奏,驳斥弛禁鸦片,主张全面禁烟,不能“独禁员弁士兵而许民间贩卖吸食”,反对“宽内地罂粟之禁”,作“掩耳盗铃”之事。
建议道光帝下令各省督抚与地方官,重申禁令,“实力搜查,认真擒捕”,对于违禁犯法者,置之严刑,有犯必惩。
后官至左都御史,迭署兵部,礼部尚书。
朱其昂-1878>,清资本家。
字云甫,江苏宝山<上海宝山>人。
世为巨商。
捐道员衔。
咸丰十年<1860>起同美商在山东烟台合开清美洋行,后在京、津、沪及广东等地设有华裕丰汇银行票号。
多年承办海运,曾任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
后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等职。
朱莲芬<1836-?>,清昆曲演员。
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
名延禧,又名福寿,字水芝。
演旦角,常在北京与昆丑杨鸣玉合演。
以《思凡下山》、《刺梁》等剧著称于时,兼演京剧。
卒于德宗光绪中叶。
朱红灯<1862-1899>,义和团首领。
原名逢明,山东泗水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长青<山东齐河>大李庄行医习拳,曾率拳众捣毁当地教堂。
次年在平原<属山东>树“兴清灭洋”旗帜。
率拳众击败平原知县蒋楷,再败山东巡抚毓贤,声势大振。
同年底,被捕遇害。
其他朱姓名人有三国吴将领朱异;十六国前秦文人朱彤;唐诗人朱邺;五代时梁将领朱珍、朱瑄、朱瑾;元铸银工艺家朱碧山;明皇帝惠帝允汶、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代宗祁钰、宪宗见深、孝宗祐樘、武宗厚照、世宗厚熜、光宗常洛、熹宗由校、思宗由检,将领朱能,学者朱同,藏书家朱凯,工艺家朱松邻,植物学家朱橚;南明皇帝福王由崧、唐王聿键、桂王由榔、韩王本鉝;清相声艺人朱绍文等。
近当代朱姓名人有革命家朱德,政治家朱德海、朱理治、朱镕基,红军将领朱云卿,解放军将领朱瑞、朱明、朱早观,工运领袖朱少连、朱宝庭,民主革命家朱执信,爱国民主人士朱蕴山、朱学范,国民党官员朱家骅,国民党将领朱培德,北洋政府官员朱启钤,慈善家朱庆澜,实业家朱葆三,物理学家朱洪元、朱光亚,地质学家朱森、朱庭祜,实验生物学家朱洗,生理学家朱壬葆,心理学家朱智贤,医学家朱颜,海洋学家朱祖佑,海洋生态学家朱树屏,鱼类学家朱元鼎,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天文考古学家朱文鑫,哲学家朱谦之,社会学家朱亦松,翻译家朱生豪,美学家朱光潜,古典文学研究家朱东润,语言学家朱德煕,训诂学家朱起凤,散文家朱自清,词人朱孝臧,新闻家朱穆之,诗人朱湘,话剧评论家朱双云,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电影导演朱石麟、朱端钧,摄影师朱今明,作曲家朱践耳,画家朱屺瞻、朱乃正,戏剧演员朱穰丞,西河大鼓艺人朱化麟,钢琴家朱工一,歌唱演员朱明瑛,跳高运动员朱建华等。
阅读: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