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孔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孔父嘉,春秋宋国贵族,孔姓得姓始祖。
名嘉,字孔父,孔丘六世祖。
官为大司马。
受穆公嘱拥立殇公舆夷。
十年而十一战,民不堪命。
太宰华督见其妻美,乘机将他杀死,夺其妻。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贫贱,曾任“委吏”<司会计>、“乘田”<管畜牧>。
学无常师,传曾问礼于老子,习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并从事政治活动。
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迁司寇,摄行相事。
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教育,弟子先后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七十余人。
据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定鲁史《春秋》,成为现存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其学说以“仁”为中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认为“仁”以“礼”为规范,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目的在于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
对认识论和教育思想,重视“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
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政治上主张“正名”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
从汉朝以来,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又被尊为圣人,历代曾加以“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封号。
现存《论语》一书,记其谈话及与门人的问答,为研究其学说的重要资料。

  孔伋<前483-前402>,战国思想家。
即子思,孔子孙,鲁<山东曲阜>人。
相传曾受业于曾子,为鲁缪<穆>公师。
他系统地发挥了孔子中庸思想,以“诚”及“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
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为了“致中和”,就必须持中庸态度,以尽“人之性”、“物之性”。
后被尊为“述圣”。
其学说经孟子发挥,形成“思孟学派”。
相传《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为他所作。
《史记·孔子世家》有“子思作《中庸》”语。

  孔鲋<约前264-前208>,秦末藏书家。
字甲。
孔子后裔,居于魏国。
陈胜领导农民起义,他也从军反秦,为博士。
不久与陈胜俱死于陈。
旧传《孔丛子》为他所作,实出后人伪托。

  孔氏,战国、秦汉之间大商人,其祖先为魏国人。
籍贯不详。
经营冶铁业,兼经商,富至数千金。

  孔安国,西汉经学家。
鲁<山东曲阜>人。
孔子后裔。
汉武帝时,为博士,治《尚书》。
历官谏大夫、临淮太守。
相传他曾得孔子宅壁中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
他把古文改写成隶书,并为《尚书》作传,是“尚书古文学”的创始者。
今存《孔安国尚书传》,系后人伪托。

  孔仅,西汉臣。
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
本为大冶铁商。
武帝时,与东郭咸阳同任大农丞,领盐铁事,主管盐铁专卖,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后任大农令。

  孔光<前65-5>,西汉臣。
字子夏,西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霸少子。
通经学,元帝时,为谏大夫。
成帝即位,任博士、尚书令,掌管中枢机要十多年。
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封博山侯。
哀帝时,因忤傅太后,一度免相,后复起为丞相。
曾与大司空何武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因遭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
元始五年病死。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孔子第二十世孙。
字文举。
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20世孙。
历任中军侯、虎贲中郎将、议郎、北海相、青州刺史、将作大匠、少府等。
世称孔北海。
性刚正,好抨议时政,直言敢谏,为曹操所忌,被杀。
散文词藻华美,以气盛见长。
为“建安七子”之一。
原有集十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骈文家。
一作孔珪,字德璋。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在南朝齐任太子詹事、散骑常侍,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孔稚珪文负盛名。
史称他喜文咏、喜山水而不乐世务。
今存文10余篇。
其代表作《北山移文》是一篇成熟的骈体文,四六句式已基本定型。
文章工丽诙奇,尖锐泼辣,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现实性,历来为人传诵。
他的诗作平庸。
《隋书·经籍志》著录孔稚珪有集10卷,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孔詹事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孔颖达<574-648>,唐代经学家。
字冲远,冀州衡水<河北衡水>人。
幼时从师刘焯,精通经学,尤明《左传》、《尚书》、《易》、《毛诗》、《礼记》,兼善历算。
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入唐,历职国子博士、祭酒等。
任秦王府文学馆学士,为“十八学士”之一。
融合南北经学特点,力主界定贵贱尊卑。
并将其观点溶于其主编的《五经正义》之中,是书为经学注疏之“定本”、科举试经之准则。
《旧唐书》称颖达为“解经不穷”之“名儒”。

  孔巢父,唐臣。
字弱翁,冀州<河北冀县>人。
“少力学”,及长“辩而才”。
<《新唐书》>初隐徂徕山,为“竹溪六逸”之一。
德宗时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诸州招讨使。
兴元元年<784>以魏博宣慰使前往河中劝说叛将李怀光,被杀。

  孔三传,北宋说唱艺人。
泽州<今山西晋城>人。
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瓦舍中献艺。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称他为“首创诸宫调”,曾采传奇灵怪故事编成“诸宫调”唱本,惜均未传世。

  孔彦舟<1106-1160>,金将领。
宋相州林虑<今河南林县>人。
字巨济。
出身无赖,杀人为盗,靖康元年<1126>应募从军,升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
金军入山东,他率部南逃,所经之地,沿途烧杀抢掠,未几,升任沿江招讨使。
建炎四年<1130>镇压洞庭湖义军,杀害钟相,在湖南大肆烧杀。
绍兴二年<1132>叛降伪齐,从刘麟攻宋。
伪齐废,为金将,从宗弼攻陷郑州、濠州等地,镇压太行义军,官至河南尹、南京<今河南开封>留守,为完颜所杀。
将死犹上表劝金帝完颜亮夺宋淮南。

  孔有德<约1602-1652>,清初藩王。
汉军正红旗人。
世居辽东。
仕明为参将,寻据登州<今山东蓬莱>叛,自称都元帅。
明兵攻之,降清。
顺治初从入关,平定湖南,封定南王,攻拔桂林,即进驻其地。
明桂王将李定国攻桂林事急,焚室自缢,谥武壮。

  孔四贞<约1645-?>,清女官。
一名思贞、似贞。
定南王孔有德女。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明将李定国破桂林,父自杀,她被收入宫,受郡主礼遇。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受封为和硕格格,掌定南王事。
同年,嫁孙延龄为妻。
五年,孙任广西将军,她随夫南下桂林,统率孔氏旧部。
十六年,孙被吴三桂袭杀,她被俘至云南。
平定吴三桂叛乱后回北京。
后病逝。

  孔尚任<1648-1718>,清戏曲作家。
字聘之、季重、岸堂、东塘、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
孔子六十四世孙。
康熙南巡至曲阜时应召讲经,颇受赏识。
曾任国子监博士、户部员外郎等职。
曾经十几年的努力,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写成传奇《桃花扇》。
当时清宫内廷与著名的昆曲班社金斗班竞相演唱。
不久罢宫归。
戏曲作品尚有和顾彩合写的传奇《小忽雷》。
另有诗文集《湖海诗集》、《岸堂文集》等。
今合辑有《孔尚任诗文集》。

  孔广森<1752-1786>,清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
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山东曲阜人。
孔子之六十八代孙。
袭封衍圣公孔传铎之孙。
户部主事孔继汾之子。
乾隆中期进士,授检讨。
不善结交,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
从学于戴震、姚鼐,通经、史、文字诸学,尤精于《公羊春伙》研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类》十三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
乾隆五十一年卒。

  其他孔姓名人有孔子之子孔鲤;春秋卫国大臣孔圉、孔悝;东汉学者孔奇等。
近当代孔姓名人有国民党政客孔祥煕,医学家孔伯华,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等。

阅读:3368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