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戚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联典:
  源自周姬;
  望出东海。

  指戚姓源流及郡望
  东海世泽;
  武毅家声。

  上联:戚氏郡望东海。
 下联:明戚继光,抗倭英雄,卒谥武毅
  系承林父;
  源始濮阳。

  全联指春秋卫大夫孙林父食邑于戚,为戚氏得姓始祖
  名扬坚素;
  惠及困穷。

  上联:北宋初楚丘人戚同文,字同文,幼年丧父,以孝闻名。
好施舍,尚信义,喜读书,能作诗,著有《孟诸集》。
死后弟子私谥“坚素先生”。
 下联:宋代楚丘人戚舜臣,字世佐,任抚州知州时,惠及穷苦百姓,又毁坏淫祠<滥建的祠庙>。
后官虞郎中
  练兵纪效;
  妙舞折腰。

  上联: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省登州人。
嘉靖年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的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
经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的倭寇。
 下联:西汉高祖宠姬戚夫人善于鼓瑟击筑,喜欢跳折腰舞
  家藏三礼;
  国裨一心。

  南朝梁戚衮,字公文。
少游学建康,先后师事刘文绍、宋怀方,学《三礼》,兼得南北二学之长。
梁武帝曾策为高第。
梁简文帝为太子时,召与徐摛互质经义。
历任太学博士、江州长史。
入陈,官至国子助教、始兴王府录事参军。
著作已佚,唯《周礼音》收入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荣封七代;
  礼义十篇。

  上联:汉戚勰封侯传七代。
 下联:晋戚寿,著《杂礼义问》十卷
  抗倭盛名远;
  防海功德高。

  上联: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数败倭寇,号“戚家军”。
嘉靖四十一年在福建大破倭军,翌年又会兵大败倭寇于平海卫。
边备修饬,为九边之冠
  笔长五丈宜画水;
  室有千册好描图。

  上联:宋代画家戚文秀,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
 下联:元代道学家戚崇僧,二十七岁从许谦讲道,同门推为高弟子。
致仕后,访女婿吕汲,卜籍永康太平村。
侍奉父母,以家振学。
吕汲之子吕权,从学崇僧。
喜读书,常默坐一室,环书数百卷,匾其室曰“朝阳”。
著述甚多,有《春秋纂例原旨》三卷、《四书仪对》二卷、《后复古编》一卷、《昭穆图》一卷、《历代指掌图》二卷等。
精篆书,曾以篆体缮写四书、五经
  孟诸诗集尚信义;
  婺贤文轨扶忠良。

  上联:宋戚同文,好施与,尚信义,好为诗,有《孟诸集》。
 下联:明代监察御史戚雄,知建阳县,平易近民,锄恶扶善,有《婺贤文轨》等
  侯拜临辕,荣传七叶;
  官知抚境,善政三条。

  上联:汉代都尉戚勰,封临辕侯,爵位传了七代。
 下联:宋虞部郎中戚舜吕,知抚州,惠穷困、扶善类、毁淫祠,被誉为“善政三条”
  讨虏备倭,功勋屡建;
  好施睦里,教谕咸遵。

  上联:戚继光。
 下联:戚同文
  奕叶七侯,簪组临辕之盛;
  雄风百胜,韬钤定远之精。

  上联:戚勰。
 下联:戚继光
  
阅读:3231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