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潘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潘崇,春秋时楚太师,潘姓始祖。
潘氏,名崇。
初为太子商臣师。
楚成王四十六年<前628>,为太子商臣出谋划策,逼楚成王自杀。
商臣立为楚君<楚穆王>后,任命他为太师,掌国事,并充任环列之尹,警卫宫廷;商臣还将当太子时所居室内的财物、仆妾赏赐给他。
后曾率楚军伐麇<今湖北郧县以西至陕西白河间>、袭击群舒<今安徽中、西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一带>。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
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人。
少以才“颖见称,举秀才”。
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性轻躁,趋世利”<《晋书》>。
与石崇谄事权贵贾谧,名列二十四友之首。
后为赵王伦所杀。
文名与陆机相当,世称“潘陆”。
所作诗文追求文字绮丽,代表太康文学的基本的倾向,尤善哀诔之文。
原有集,已佚,今传《潘黄门集》。

  潘尼<250?-311?>,西晋文学家。
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位郑州东>人。
字正叔。
与叔父潘岳俱以文章齐名,世称“两潘”。
性格恬淡,不喜交游,专心著述。
官至太常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被刘聪攻破之前,他携家还乡,中途病卒。
其所作诗多为酬赠应制之作,内容较狭窄,重词藻,现存诗二十余首,原集已佚,后明人张溥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将领。
字仲询。
大名<今属河北>人。
初仕后周,官至客省使。
潘美与赵匡胤素厚,北宋代周后,颇受重用,因功累迁防御使。
开宝三年<970>,潘美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平南汉。
七年,助曹彬平南唐。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随宋太宗伐北汉。
北汉主降,他又随宋太宗北伐辽朝,兵败而回。
潘美南征北战,在北宋消灭十国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潘美任河东三交口都部署,驻守西北边防,以御辽朝。
以雁门之捷封代国公。
雍熙三年<986>,宋兵3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等州行营都部署,杨业副之,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并掩护云、应、朔等州之民内徙。
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王侁等逼迫杨业冒险迎敌,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致使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身亡。
为此,潘美被削三任,降为检校太保。
次年,又复旧官。
淳化二年<991>,加同平章事,数月后死。

  潘季驯<1521-1595>,明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
字时良。
浙江乌程<今湖州>人。
30岁中进士。
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运河,成绩显著。
他主张综合治理黄河下游,认为黄河运河相通,治理了黄河也就保护了运河,黄河淮河相汇,治淮也就是治黄。
他指出,治理黄河应筑堤束水,借水刷沙。
他主持修筑的堤防,包括“束水归漕”的缕堤,缕堤外的遥堤,以及二堤之间的格堤<横堤>,三堤构成拦阻洪水的三道防线。
黄河和淮河经他治理后,保持了多年的稳定。
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留余堂集》等。

  潘之恒<约1536-1621>,明文学家。
字景升,安徽歙县人。
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
少有诗才,与同乡汪道昆结白榆诗社。
从学于王世贞。
诗文俨然公安派。
与汤显祖、沈璟密交,留连戏曲中,编校《盛明杂剧》,撰《叙曲》、《吴曲》、《曲派》等剧评。
另有《涉江诗选》、《鸾啸集》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
字用微,浙江慈溪人。
初治程朱,后改禅学。
悟其皆不合孔孟之道,遂以求仁为宗旨,力斥程朱陆王皆揉杂佛义,强调在实际中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
“见在真心”的观点,以对抗理学的“天理”,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皆“浑然一体”有《求仁录》等。

  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
江南吴江<今江苏吴江,位苏州南太湖东岸>人。
字力田,为明代生员。
明亡后隐居不仕。
著《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又仿《史记》体例著《明史记》,自撰本记诸志,吴炎分撰世家、列传,王锡阐编撰年表、历法,戴笠撰《流寇志》。
他长于考核,吴擅长叙事。
书未成,遭庄廷鑨明史狱之牵连,被清政府杀害。

  潘耒<1646-1708>,清学者。
字次耕,号稼堂,江苏吴江人。
师事徐枋、顾炎武。
《清史稿》载其“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
康熙时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言修史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风月宽而卷帙简”。
分撰《食货志》。
有《类音》等。

  潘德舆<1785-1839>,清诗人。
字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道光举人,分发安徽充知县,未官已卒。
有孝行。
认为挽回世运在于文章,而文章之根本在忠孝,源在经术论经学不分汉、宋,力求古人微言大义。
诗文精深博奥。
著有《丧礼正俗文》、《祭仪》、《养一斋集》。

  潘起亮,即潘可祥。
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
绰号小镜子。
江苏南京人。
原为上海的庙帮首领,参加小刀会。
1853年9月7日,在刘丽川领导下武装起义,任飞虎将军。
1855年1月率部打败法军和清军的进攻。
2月从上海突围后加入太平军,被封为衡天安。
1861年在宁波管理天宁关。
1865年在广东大埔与清军作战时牺牲。

  潘新简,清末水族农民起义军首领。
文宗咸丰和穆宗同治年间,贵州荔波九阡里<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人。
1855年<咸丰五年>领导水族农民在九阡<今黔东南荔波县东北九阡镇>、莪蒲一带起义,与苗、布衣、侗、汉等族农民军相互配合转战于黔东南一举,曾坚持十余年,于1869年<穆宗同治八年>失败,壮烈牺牲。

  潘鼎新,清末淮军将领。
安徽庐江人,字琴轩。
道光举人。
咸丰七年<1857>入清军,与太平军作战。
十一年募勇成立淮军鼎字营。
次年随李鸿章至上海,所部成为淮军主力之一。
同治四年<1865>升山东按察使,沿运河筑长城,阻击捻军。
光绪二年<1876>,署云南巡抚十年中法战争中,由署理湖南巡抚调授广西巡抚,督军驻越南谅山。
次年在法军进攻下败退,致使镇南关<今友谊关>一度失守。
旋被革职。

  其他潘姓名人有战国楚国贵族潘乘;东汉末散文家潘勖;三国东吴名将潘璋;晋孝子潘综;隋学者潘徽;唐大臣潘炎,诗人潘咸、潘纬、潘述;宋学者潘翼,诗人潘阆、潘大临;宋诗人潘淳;清大臣潘蔚,诗人潘淑、潘焕吉,画家潘亦隽,藏书家潘祖荫等。
近当代潘姓名人有政治家潘汉年、潘自力,革命英烈潘心源、潘忠汝,越南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之一潘佩珠,越南爱国志士潘周桢,水利专家潘镒芬,水电工程专家潘家铮,铁路工程专家潘田,社会学家潘光旦,法学家潘念之,哲学家潘梓年,会计学家潘序伦,心理学家潘菽,工艺家潘秉衡,翻译家潘家洵,诗人潘漠华,画家潘天寿、潘玉良,京剧演员潘月樵,赣剧女演员潘凤霞,电影演员潘虹,小品演员潘长江,杂技表演艺术家潘素梅,登山运动员潘多等。

阅读:3404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