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罗裒,西汉大商人。
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成帝<刘骜>和哀帝<刘欣>时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贸易,资财达钱百万。
又与富豪平陵<故城在今咸阳西北>石氏在长安、巴蜀经营商业,几年之间,致集资财钱达千余万,以半数贿赂曲阳<今河北曲阳,位于定县西北>侯王根、定陵<今河南偃城西北>侯淳于长等。
依其势大放高利贷,并独占“盐井之利”,一年即可利一倍。
罗含,东晋臣。
字君章,桂阳耒阳<湖南耒阳>人。
《晋书》载其“少有志尚”,有文才。
初为州主簿。
桓温重其才,迁宜都太守。
温为南郡公时,引为郎中令,累迁散骑常侍、侍中。
罗艺-627>,唐初割据者。
字子延,襄州襄阳<湖北襄阳>人。
《新唐书》称其“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
隋末任虎贲郎将。
大业十二年<616>起兵后,取柳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
归唐后,赐姓李,封燕郡王。
助唐击败刘黑闼。
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
贞观元年<627>率兵反唐,入据豳州<陕西彬县>。
后溃逃乌氏<甘肃泾川>,为部下所杀。
罗隐<833-909>,唐文学家。
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
唐新登<今浙江富阳>人。
历任钱塘令、著作郎、节度判官、给事中、盐铁发运使等。
少负盛名,但因好讥刺公卿,10考进士不中。
遂改名隐,后投靠镇海节度使钱镠,乃得入仕。
工诗善文,所做多愤懑讽刺,同情人民疾苦。
其诗多用口语,流传较广。
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
擅长杂文,笔锋犀利,所著《谗书》较有名。
散文成就大过诗歌。
著作有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
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罗邺,唐诗人。
余杭<今浙江余杭>人。
父为盐铁吏,家资巨万。
邺数举进士不第,飘蓬四方,到过今浙江、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川、江西等地。
咸通<860-874>中,崔安潜出任江西观察使,素赏其才,欲招聘之,为幕吏所阻,未成。
后为督邮,不得志,赴职单于都护府,郁郁而终。
一生落魄,放情诗酒。
工七律,多怨愤之作。
与方干、栖白为诗友,与族人罗隐、罗虬合称“三罗”。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诗集一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罗邺诗集》。
罗虬,唐诗人。
台州<今浙江临海>人。
累举进士不第,曾依附宦官,为“芳林十哲”之一。
后为鄜州刺史李孝恭从事。
性狂宕无检束,时鄜州有妓杜红儿,善歌舞,姿色殊绝。
虬欣慕之,请其歌,赠以缯彩。
孝恭令红儿勿受,虬怨怒,遂杀红儿。
后颇追悔,赋《比红儿诗》百首,取古之美女为比,盛传于时。
官至台州刺史,中和元年前后,为人所杀。
虬诗词藻富赡,与罗隐、罗邺齐名于咸通、乾符间,时号“三罗”。
罗从彦<1072-1135>,宋经学家。
字仲素。
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
世称豫章先生。
建炎特奏名进士,授博罗县主簿。
受业于杨时,又问学于程颐,与杨时、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
他以“无欲”和“静坐”作为“养心之坐”,深得洛学伦理道德之传。
非常重视封建教化,主张以道德化民成俗;强调扶植封建纲常,主张严君臣父之辨。
著有《罗豫章文集》等。
罗天益,元医学家。
字谦甫。
真定<河北正定>人。
从李杲学医。
在继承李氏理论基础上兼采诸家之说,结合临证经验,于至元十八年<1281>撰成《卫生宝鉴》二十四卷,是综合性医著,内分“药误永鉴”、“各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记述”四部分,并分类收载方剂七百余首。
后人补遗一卷。
另辑有《内经类编》,已佚。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
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
又有庐陵、钱塘、东原人等说。
传为施耐庵弟子,撰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或以为《水浒传》亦为其所撰,或以为施耐庵撰,罗氏编次。
善词曲,又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玘<1447-519>,明学者。
江西南城人,字景鸣。
博学多才,作文奇奥。
弘治成化进士。
正德初,任南京太常少卿,以门生李东阳依附权奸刘瑾,致书晓以大义,绝师生之交。
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
后引疾告归。
潜心学问,学者称圭峰先生,著述丰富,有《类说》、《圭峰奏议》、《罗圭峰先生文集》。
罗钦顺<1465-1547>,明哲学家。
字允升,号整庵。
泰和<今属江西>人。
进士。
历任翰林编修、国子监司业、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吏部尚书。
后辞官从事著述,在理气关系上认为理在气中,气是万物本原。
对朱熹理一分殊观点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气生万物后,一理散为万理,就是一本万殊。
太极是众理总名,但以气为本。
在心物关系上认为心是认识器官,也是一物。
心能“推见事物之数,究知事物之理”,但不能“范围天地”。
在性理关系上不同意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区分,认为性只有一个,即气之理。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观点,主张理欲统一,以理节欲。
但接受性即理观点,承认心中所具之理,就是仁义礼智之性。
著有《困知记》、《整庵存稿》、《整庵续稿》。
罗洪先<1504-1564>,明学者。
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
嘉靖进士。
授修撰,即请告归,不允。
后官至春坊左赞善。
后与唐顺之等疏请太子出御文华殿,被除名。
归家后,精研舆地学。
《明史》载其“甘淡泊”,著成《广舆图》。
另有《念庵集》、《冬游记》。
罗汝芳<1515-1588>,明哲学家。
字维德,号近溪,江西南城人。
嘉靖进士。
授太湖知县。
官至布政使参政。
创办开元会,罪犯也令听讲。
初学于颜钧<山农>。
学说源于阳明学派,主张用“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之法去致良知。
其论近于佛教禅学。
著有《近溪子明道录》、《近溪子文集》等。
罗汝才-1643>,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别号曹操。
延安<今属陕西>人。
崇祯四年<1631>,王自用聚义军二十余万于山西,共三十六营,他是首领之一。
八年,义军大会荥阳,共十三家七十二营,仍为首领之一。
分兵扼河上。
曾从张献忠转战各地,十四年改投李自成,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骁勇善战。
后被自成杀害。
罗聘<1733-1799>,清画家。
安徽歙县人,寓居江都<今江苏扬州>,字遯夫,号两峰,自号花之寺僧,自题所居为“朱草诗林”。
为金农弟子,能诗,工画,多摹佛像,喜画鬼,有《鬼趣图》,为时人所尚。
曾为重宁寺作壁画。
诗亦超然物外,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香叶草堂集》。
其妻方婉仪,号白莲居士,亦工梅、竹、兰石,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时有“罗家梅派”之称。
罗大纲-1855>,太平天国将领。
原名亚旺,广东揭阳<一说顺德>人。
原为天地会首领,咸丰元年<1851>参加太平军。
随萧朝贵屡克清兵。
三年封冬官正丞相。
占领南京后,与李开芳率军克镇江。
后随石达开在江西湖口大破湘军水师。
咸丰五年<1855>在芜湖受伤,回天京后不治身亡。
追封奋王。
罗泽南<1808-1856>,清末湘军将领。
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
贡生出身。
1853年<咸丰三年>,与曾国藩办团练,扩编为湘军。
次年与塔吉布率湘军右营反攻武昌、汉阳和田家镇太平军,升任按察使。
1855年在湖口战败,随曾国藩退守南昌。
旋又被派赴湖北,援助胡林翼争夺武昌。
1856年4月在武昌城外被太平军击毙。
罗惇衍<1814-1874>,清臣。
字星斋,号椒生,广东顺德人。
道光进士。
《清史稿》称其“学宗宋儒,立朝正色”。
屡疏请允诸大臣举荐贤能,直言敢谏,颇得信任。
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占广州时,在籍办团练抵抗。
官至户部尚书,署左都督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
有《集义编》、《孔子集语》等。
其他罗姓名人有战国时赵国节妇罗敷;西汉大臣罗珠;晋大臣罗友;宋大臣罗拯,学者罗靖,画家罗存、罗仲通,博物学者罗愿;清第一个中国天主教主教罗文藻,数学家罗士琳,画家罗牧等。
近当代罗姓名人有革命家罗荣桓、罗亦农、罗瑞卿、罗登贤,军事家罗炳辉,政治家罗明、罗隆基、罗章龙,烈士罗世文、罗学瓒、罗盛教,眼科专家罗宗贤,植物生理学家罗宗洛,兽医学家罗清生,历史学家罗尔纲,金石学家罗振玉,语言学家罗常培,翻译家罗念生,油画家罗工柳,京剧作家罗瘿公等。
阅读: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