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安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安姓也不外其列。
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故南迁安姓,多出甘肃支脉。
此期,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却也有发展。
三国曹魏有安同,辽东人,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曾以高官佐辅曹家王室,晚年又大兴寺塔,其族大支多,甚为兴旺。
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阳,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
唐代以后,安姓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
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的胡人,本康姓,因父死随母改嫁而姓安,由此,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
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压,安姓分逃于各地。
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
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进而徙于新加坡等国家。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安徽、河南三省为多。
目前安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零九位。

  郡望:
  凉 州 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
东汉时置州,治所陇县<今甘肃张家川>。
辖今宁夏、甘肃及青、陕、内蒙各一部。
曹魏移治姑臧<今武威>,乃仅辖河西地区。
曾属吐蕃。
五代西夏为西凉府。
元西凉州。
明凉州卫。
清雍正时置凉州府,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
民国废府。

  姑 臧 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重镇。
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
故址在今甘肃武威市。
原名盖臧,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
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
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
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

  武陵郡 汉置,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
后移临沅<今常德西>。
郡境渐次缩小。
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
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
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
民国改常德县。

  河内郡 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
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
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
隋于野王为河内县。
隋唐河内郡即怀州。
元怀庆路。
明清怀庆府。
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
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堂号:
  ①郡望堂号:姑臧、河内。
②自立堂号:正伦、济世、中和、天全等。

  字辈:
  某支安氏字辈:永怀道兴大,世贤邦国光,积善传家远,福禄自天开。

  湖南邵东安氏老班次:天佐文明永,志思大朝廷,继应长春士,学能治邦国,宗光耀荣承,良傅元祖德,万代网纪定,忠孝惟作则。
新班次:节义效先贤,福寿康宁悦,彝训昌盛典,乾坤辉伟业,玉金钦翊瑞,高仪通锦泽,广浩丽秀绵,正衍显英杰。

  日照安氏家谱口诀: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亮,传在百纵,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铭,光华克昭,美丽正廷,象举贰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

  山东阳谷安氏字辈:景秀恩宪广,兴佳兆子常。

  徐州丰县安氏字辈:其赵槐映继,利方在允时,文意孝忠良,井德显代自。

  山西安邑安氏字辈:行居洪大,应天维知,新崇礼厚,德信文学,忠孝顺能。

  
阅读:3102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