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于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于定国,西汉臣。
字曼倩,东海郯<山东郯成>人。
少学法于父。
为狱史、郡曹。
补廷尉,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昭帝立,为光禄大夫,甚见任用.学《春秋》,决疑平法。
《汉书》称:“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后迁御史大夫,甘露中为相。
元帝立,备受敬重。

  于公,西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
为县狱吏、郡决曹,断狱平允。
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有孀妇被太守冤杀,他力争不得,托病辞职,郡中大为敬重。

  于吉,东汉末方士。
一作干吉、干室。
琅邪<治今山东临沂北>人。
相传曾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衍成一百七十卷,名《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
又传曾往来江东吴<今江苏吴县>、会<今浙江绍兴>一带作符水为人治病,当地人多信而事之,为孙策所忌杀。

  于禁,三国曹魏将领。
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
东汉末从鲍信起兵,后归附曹操,拜军司马。
从征吕布、张绣、袁绍、昌豨等,以军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等。
治军严整,所得财物不入私囊。
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号为名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被蜀军击败,降关羽,辗转至孙吴。
魏文帝时遣还,不久惭恨而死,谥厉侯。

  于志宁<588-665),唐大臣。
雍州高陵(今属陕西)人。
隋末为冠氏县长。
入唐授银青光禄大夫,常侍从太宗征战,参赞军谋。
曾先后修订格式律令、编撰《五经义疏》,任太子左庶子,对承乾屡有进谏。
官至太子太傅。

  于濆<832-?>,唐诗人。
字子漪,籍贯不详。
懿宗<李漼>咸通间进士,终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位固镇县东北>判官,与刘驾、曹邺等均不满于当时之拘声律和轻浮艳丽之诗风。
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正时弊,号称“逸诗”。
其诗今仅存四十余篇,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之作。
著有《于濆诗集》。

  于谦<1398-1457>,明大臣。
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
永乐进士。
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
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
加少保。
次年<景泰元年>,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他以建议难恃,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训练。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
他以“谋逆罪”被杀。
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于慎行<1545-1607>,明大臣。
字可远,无垢。
明东阿<今山东平阴西南>人。
隆庆进士。
历官修撰、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等。
学贯百家,明习典故,诸大礼多其裁定,文学为一时之冠。
参与修《穆宗实录》。
著作有《谷城山馆诗文集》、《读史漫录》等。

  于七,清初山东栖霞、宁海等地农民起义领袖。
栖霞人。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率众起义,以锯齿山为根据地。
七年,进攻宁海<今牟平>,杀知州刘文淇。
后曾降清,任栖霞把总。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派旧部邢小泉占据锯齿山反清,攻克福山。
次年,清军三路围攻锯齿山,激战至次年春,他突围入海,不知所终。

  于成龙<1617-1684>,清臣。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山西离石>人。
明末副贡生。
顺治间授知县。
康熙间以镇压人民抗清有功,擢知府、直隶巡抚、西江总督等。
曾凑免荒地钱粮,放粮赈灾。
善决狱,以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称。
《清史稿》载,康熙帝誉其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1638-1700>,清臣。
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红旗人。
荫生。
历任知县、知州,康熙二十年<1681>以廉洁超擢安徽按察使。
迁直隶巡抚,加太子少保,又迁左都御史,兼镶黄旗汉军都统。
任河道总督,筑高家堰石堤。
又以总督兼直隶巡抚,主持疏永清河,固浑河堤。
浑河即于此时由康熙帝改名为永定河。

  于敏中<1714-1779>,清大臣。
字叔子、重棠,江苏金坛人。
乾隆进士,授修撰。
以文受高宗知遇。
历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清史稿》载其“简任纶扉,不自检束”。
曾充四库馆、国史馆、三通馆总裁。
屡典会试,任上书房总师傅、掌院学士。

  其他于姓名人有北朝北魏大臣于晖、将领于烈,北周将领于谨;隋大臣于义;唐大臣于修烈,将领于崸,诗人于邺、于鹄、于逖、于渍;南宋诗人于石;明大臣于简;清大臣于准、于振,词人于懿等。
近当代于姓名人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爱国将领于学忠,经济学家于光远,文字学家于省吾,剧作家于伶,画家于非暗,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电影演员于蓝,台湾枢机主教于斌等。

阅读:3081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