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伍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伍参,春秋时楚国大夫。
伍氏,名参。
为楚庄王所宠爱,被称之为“嬖人”。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军围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晋国<都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出动三军救郑。
庄王不拟与晋军决战;令尹孙叔敖也掉转旌旗,拟回车南归。
他坚持请战,并精确地分析了当时的战局,认为晋军主帅政令不行,副手不肯出力,上下意见不一,因而晋军必败;作为楚王,如避开晋国的臣子<晋景公未参加此战>,这是一种耻辱。
楚庄王听后,即命令孙叔敖重新掉转车头向北,迎战晋军。
楚、晋两军乃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晋军大败。

  伍举,春秋楚大夫。
一称椒举,伍参之子。
楚庄王即位三年,不理政事,且不准进谏。
伍举以隐语谏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史记》>。
后拥立楚灵王。
前533年,使晋。
请诸侯与楚会盟。
因功而著称于楚。

  伍奢,春秋末楚太子太师。
伍氏,名奢,一作伍子奢。
伍举之子。
初为连尹,掌管外事。
楚平王即位<前528年>,任太师,辅太子建。
后随太子建居城父<今河南宝丰东>。
楚平王七年<前522年>,因少师费无极诬陷太子建与伍奢欲于北境谋反,被召回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一说今湖北宜城楚皇城>。
他劝谏平王勿听谗言,被捕。
旋与其长子伍尚同被害。
次子伍子胥逃离楚国。

  伍尚,春秋末楚国大夫。
伍奢长子。
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一说今湖北宜城楚皇城>人。
任职于棠<今河南遂平西北;一说今南京市之六合县>,为棠尹<一说封邑在棠,因称为棠君>。
楚平王七年,其父无辜受到诬陷,被平王拘捕。
平王唯恐其子伍尚、伍员<伍子胥>外逃出事,要伍奢通知其子返郢,扬言两人来郢而释放伍奢。
接伍奢信后,伍员劝他不要受骗去郢都。
他也明知此去必死,还是表示要应父、王之召,但也嘱咐伍员要为父、兄报仇,而后从容离棠上路。
来到郢都,当即被拘禁,不久和其父一起被平王杀害。
伍员闻讯后奔吴<今江苏苏州>。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
名员,字子胥。
原为楚国人。
有谋略,具胆识。
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的太傅。
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
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
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
荐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
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
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
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
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
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成为一方霸主。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
阖闾死后,夫差即位,任用善于逢迎的伯嚭为太宰,渐疏远伍子胥。
吴国打败越国后,伯嚭受越国贿赂,力主与越媾和。
伍子胥谏诤吴王,劝其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
由于伯嚭谗言,吴王赐佩剑“属镂”于子胥,命他自裁。

  伍被,西汉楚人。
相传为伍子胥后裔。
以才能著称于时。
淮南王刘安好学术,招致英雋,他被任为中郎。
安拟举兵反汉,征计于他,他力谏,安不从。
后被迫为之谋计,事发,向朝廷自首谋反经过,被武帝诛死。

  伍乔,五代时南唐诗人。
庐江<安徽庐江西南>人少隐庐山勤苦读书。
与张洎为友。
在南唐举进士,中状元。
历官歙州司马、考功员外郎。
有《伍乔诗集》。
《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一首。

  伍遵契<约1598-1698>,清伊斯兰教学者。
字子先。
回族。
江苏南京人。
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学世家,就学于山东经师门下。
清康熙七年<1668>赴苏州设帐讲经。
在苏州掌教周士骐协助下,摘引诸经要旨,译成《修真蒙引》,对穆斯林日常宗教生活涉及的教法礼仪无不浅释,康熙十一年刊印。
后又在兄侄帮助下,历时6年,将波斯文苏非主义著作《米尔萨得》译成《归真要道》。
该书主要阐述性命义理、修道养性和复命归真之道,长期用作经堂教育的选修读本。

  伍崇曜<1810-1863>,清商人、藏书家。
字紫垣,原名元薇,商名伍绍荣,广东南海人。
广州十三行之一怡和行第三代行主。
道光二十一年<1841>佐靖逆将军奕山向英军乞和。
二十九年,约各行店停止贸易,抵制英军入广州城。
咸丰四年<1854>,天地会起义军攻广州,倡捐募勇以对抗。
先后被清廷钦赐举人、荣禄大夫等职。
喜购书刊搜藏古籍,撰有《远爱楼书目》。
所刊《粤雅堂丛书》一百八十种,校雔精审,多秘本,又刊《岭南遗书》六十二种、《粤东十三家诗》、《楚庭耆旧集》七十二卷,复影刊元本《王象之舆地纪胜》。
其所刊书,皆南海谭莹为之校雔排订。

  伍廷芳<1842-1922>,清末民初外交、司法官员。
字文爵,号秩庸,原籍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入香港圣保罗书院学习,后又赴英学习法律。
光绪八年<1882>应聘为李鸿章幕僚,多次参与外交谈判和缔约活动。
二十二年任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大使。
二十八年回国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交部右侍郎等职。
武昌起义后,赞成共和,任南方军民全权代表,参与南北议和。
后任南京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
病死。

  其他伍姓名人有东汉末官吏伍琼;晋隐士伍朝;北宋诗人伍彬;南宋将领伍隆起;明将领伍文定、伍云,孝子伍钝、伍洪;清诗人伍兰,词人伍宗仪等。
近当代伍姓名人有外交家伍修权,红军将领伍中豪,政治家伍绍祖,爱国民主人士伍禅,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动物学家伍献文、伍律,新闻出版家伍铭,书法家伍纯道,作家伍杰,诗人伍禾等。

阅读:3696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