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孟姜<约前550年前后在世>,春秋齐国人。
姜姓,字孟,亦称孟姜女。
齐国大夫范杞梁妻。
齐庄公四年<前550年>,杞梁随庄公攻莒,被俘而死。
孟姜到郊外迎丧,庄公使人往郊吊,孟姜不悦,以为违礼。
于是庄公亲自往吊。
后世人多以为杞梁系秦朝人,为秦始皇筑长城而死,说孟姜哭夫十天,城便崩塌,投淄水死,并编成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有孟姜女庙、望夫石等古迹。
孟胜-前381>,战国初人,墨子之学生,后为墨家巨子,曾为楚之阳城郡守城,楚悼王死后,阳城君参与旧贵族反对吴起,因箭射吴起时,射中悼王尸体,遭肃王<悼王之子>追究而逃,其封地被没收。
他为履行墨家之“义”,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集体自杀以殉。
见《吕氏春秋·上德》。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先世是鲁国公族。
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在儒学分化中,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嫡系正传。
他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仁政”的主张,描绘出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蓝图。
强烈抨击开疆辟土,反对兼并战争,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谴责,,力图把现实政治引到“保民而王”的轨道上来。
公开标出“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号召在一定限度内“改善”君民关系。
从“性善论”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原动力,全靠君子大发“仁心”。
这种“良知”、“良能”,“操之则存舍之则亡”,所以贵在一个“养”字。
依据子思“思诚之道”,从心性哲理修养上,构造出一道所谓“尽心”、“知性”、“知天”的主观唯心论体系,最终得出“万物皆备于我”的结论。
晚年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今存七篇。
孟贲,战国勇士,贲一作“说”。
《孟子·公孙丑》:“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疏引《帝王世说》:“孟贲能生拔牛角”,按《史记·秦本记》:“武王有力好战,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死,族孟说”。
孟喜,西汉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
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
父孟卿,通《礼》、《春秋》,教授后苍、疏广。
世传《后氏礼》、《疏氏春秋》,其源均出孟卿。
父令其从田王孙学《易》,自称得《易》家阴阳灾变书,好自誉,为同学梁丘贺所鄙。
官至丞相掾。
教授弟子白光、翟牧。
故有翟、孟、白之《易》学。
孟光,东汉时人。
字德跃,平陵<今陕西盛阳西北>人。
汉隐士梁鸿之妻,据传她容貌很丑,但品德高尚,安贫乐道,不慕利禄,与丈夫避仕霸陵山中,以耕耘织作为生。
后移居于吴地会稽。
尽管生活贫困,但夫妻俩志同道合,互敬互爱,孟光每给梁鸿进食,必举案高与眉齐。
她的贤德受到时人称颂,后人便以“举案齐眉”喻夫妇和美。
孟尝,东汉官吏。
字伯周,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初仕郡吏,后举茂才。
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
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渐移他地,他上任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
典故“珠还合浦”即此。
桓帝时,年七十卒于家。
孟获,三国时蜀彝族首领。
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
刘备死后,他和建宁豪强雍闿起兵反蜀。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他数次被打败,诸葛亮对他七擒七纵,他心悦诚服,誓不复反。
后任蜀,为御史中丞。
孟让,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齐郡<今山东济南>人。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率众起义,一度与王薄联合,占有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南>。
后在隋将周法尚,张须陀进逼下,转移江淮地区。
次年,进至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众至十余万,以都梁山为根据地。
后分兵南攻,为隋江都丞王世充所败,归瓦岗军,任总管,封齐郡公。
十三年,受李密命率军攻破东都外郭,烧丰都市,并与裴仁基攻克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北>。
孟海公-621>,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起义,以据周桥,进占曹、戴两州<今山东曹县、成武一带>,众至三万,自称录事。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窦建德部所败,被俘。
不久,窦建德失败,他被杀于长安。
孟浩然<689-740>唐著名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
少好节义,喜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始至长安,应进士举,落第而归。
曾漫游江淮吴越湘赣等地。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出任荆州长史,召为从事,后又归隐故乡。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经襄阳,与浩然重聚,相得甚欢。
不久病卒,年五十二。
后王维画其像于郢州刺史亭,世称“浩然亭”,后改称“孟亭”。
他是初盛唐过渡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一生沦落,却名重当世。
与王维齐名,同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世称“王孟”。
其诗多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景物,表现其洁身自好的情趣,也流露出壮志不遂的苦闷。
以五言诗著称,尤工五律,但诗歌题材较狭窄,内容不够丰富。
天宝四载<745>,其友王士源编有《孟浩然诗集》三卷,今有影印宋本传世。
《全唐诗》辑录其诗二百六十多首。
孟云卿<约725-?>,唐诗人。
武昌<今湖北鄂州>人,一说河南人。
约生活于八世纪中叶。
天宝<742-756年>间,应举不第,流寓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杜甫甚为爱惜,多相酬答。
其诗宗陈子昂,风格高古。
诗人韦应物曾赠以诗,有“高文激颓波”之句。
仕终校书郎。
有集传世。
孟郊<751-814>,唐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
《新唐书》称其“性介,少谐合”。
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年五十,得进士第,任溧阳尉。
后为东都留守、郑余庆水陆转运判官。
“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
”长于五言古诗,诗多寒苦之音。
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其友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存《孟东野诗集》。
孟知祥<874-934>,后蜀国建立者。
字保胤,邢州龙冈<河北邢台>人。
初为晋马步军都虞侯。
入后唐,任太原尹、北京留守。
前蜀亡,他抵川,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谋割据。
明宗长兴元年<930>,与东川董璋相继反。
三年兼并东川,次年封蜀王。
废帝清泰元年<934>称帝,改元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
同年病死。
孟昶<919-965>,五代后蜀国君。
字保元。
初名仁赞,高祖孟知祥子。
嗣立,抑制权臣,巩固君权。
契丹灭后晋,他得秦、成、阶三州,又攻取凤州,尽有前蜀故地。
“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新五代史·后蜀世家》>。
宋乾德三年正月降宋,至开封,封秦国公,七日而死。
孟珙<1195-1246>,南宋名将。
字璞玉。
先世绛州人,后从岳家军至枣阳<今属湖北>。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金兵攻枣阳,他屡随父宗政出战,以功授承信郎,后累迁为京西钤辖,江陵府副都统制。
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与蒙古军围攻金蔡州<今河南汝南>,他先破南门,招蒙古军入城,遂灭金。
后屡破蒙古军,连克襄阳、信阳、樊城等地,招抚中原遗民,大兴屯田。
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知江陵府。
后因病乞休,授宁武军节度使,封江东公。
有《蒙鞑备录》。
孟海马,元末襄阳红巾军首领。
竹山人。
1351年刘福通起义后,江汉间人民纷起响应。
次年被推为领袖,率众数千,向南发展,号称南琐红军,一年之内攻克襄阳、荆门、归峡<今秭归>等州。
元襄阳路总管逃至监利,纠合地主武装五千余人向起义军反扑,被起义军击败。
后在潜江杨湖港遭元军堵击,起义失败。
后事迹不详。
孟称舜,明末清初戏曲作家。
字子若、子适、子塞,浙江山阴<浙江绍兴>人,一说乌程<湖州>人。
明崇祯诸生。
入清曾为浙江松阳县令。
工戏曲,著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花前一笑》、《眼儿媚》,传奇《二胥记》、《贞文记》、《娇红记》,选编《古今名剧合选》。
其他孟姓名人有三国魏大臣孟康,东吴大臣孟宗,蜀将领孟达;东晋文人孟嘉;唐大臣孟简,文学家孟棨,诗人孟迟;明将领孟善,文学家孟秋,诗人孟蕴;金大臣孟浩;元农学家孟祺;清诗人孟湛等。
近当代孟姓名人有劳动模范孟泰,物理学家孟昭英,地质学家孟宪民,汽车设计专家孟少农,电机专家孟庆元,医学家孟继懋,教育家孟宪承,史学家孟森,京剧演员孟小冬等。
阅读: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