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汪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汪伯彦<1069-1141>,南宋臣。
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
举进士。
靖康初,召见,献河北边防十策,以直龙图阁、知相州。
康王出使金至磁州,伯彦率部迎于河上,受知遇自此始。
未几,为大元帅府副将。
高宗初即位,与黄潜善同居相位,专权自恣,被奏劾,伯彦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旋落职居永州。
绍兴初,复职知池州、江东安抚大使。
四年<1134>,舍人王居正数论伯彦、潜善罪,再夺前职。
后献所著《中兴日历》五卷,拜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
卒,赠少师,谥忠定。

  汪藻<1079-1154>,南宋文学家、目录学者。
字彦章,号浮溪。
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高宗时为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
绍兴中知湖州,上所修《日历》665卷。
升显谟阁学士,出知徽、宣二州,以事被夺职,居永州而卒。
政和七年<1117年>,为校书官时,与校书郎孙觌、著作郎倪涛等编次有《秘书总目》,为北宋末官修目录。
较王尧臣所编《崇文总目》著录多数百家、几万余卷。
该目早佚。
其文初学江西诗派。
著有《浮溪集》。

  汪元量<约1241-约1317>,南宋诗人。
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大有,号水云,一说水云子。
咸淳进士。
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内廷。
元军陷临安,被掳至大都<今北京>,曾访文天祥于狱。
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
其诗词多纪国亡北徙事,慷慨悲咽,后人目为诗史。
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等。

  汪大渊<约1311-?>,元末航海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字焕章。
至顺、后至元时,曾两次随商船出海航行,历经今菲律宾诸岛、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远抵东非层摇罗<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至正九年<1349>,撰《岛夷志略》,记所闻见海外诸国山川方域、物产风俗、海道航线。
此书为我国古代航海家亲历而手记之始。

  汪元亨,元末明初散曲家。
饶州<今江西波阳>人。
元亨或作元享,字协贞。
居常熟<今属江苏>。
至正间,任江浙省掾,与戏曲家贾仲明相善,官至尚书。
有杂剧《班竹记》、《仁宗认母》、《桃源洞》三种,南戏《父子梦栾城驿》,均佚。
存世有散曲集《小隐余音》<一名《云林清赏》>、文集《归田录》。

  汪直,明宦官。
大藤峡<今广西桂平西南>人。
瑶族。
初给事万贵妃昭德宫,迁御马监太监。
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1476>宪宗欲知外事,令他易服秘密侦访,以能探奸乃得宠信。
十三年设西厂,令其主持。
设宫廷校尉以刺探情报,自诸王府、边镇以及南方河道所在。
西厂校尉罗烈,权倾东厂,后以大臣上劾,宪宗被迫罢除西厂。
又奉命巡边,威赫一时。
后经东厂宦官尚明揭发他泄禁中秘密和交通不法等罪,被调南京<今南京>御马监。
后不详。

  汪廷讷,明戏曲作家。
安徽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字昌期,一作昌朝,无如,号坐隐、无无居士等。
神宗万历间任盐运使。
著有《环翠堂集》、《人镜阳秋》等,所作传奇总称《环翠堂乐府》。
今知者有十七种<其中八种传为陈荩卿所传,另作有杂剧九种。
今存传奇《狮吼记》、《种玉记》、《彩舟记》<以上三种亦说为陈荩卿所作>、《投桃记》、《三祝记》、《义烈记》、《天书记》七种,杂剧《广陵月》一种。

  汪道昆<1525-1593>,明戏曲作家。
歙县<今属安徽>人,字伯玉,号南明。
嘉靖进士。
任义乌知县,教民讲武,人人能战,世称义乌兵。
后在福建沿海御倭,与戚继光寡义乌兵,屡破倭寇。
晚年官兵部左侍郎,与王世贞同事,同以文名盛极一时,时称两司马。
有《太函集》、《太函付墨》、《南溟集》。

  汪昂<1615-1698>,清医学家。
字讱庵。
安徽休宁人,寄籍括苍<浙江丽水>。
三十岁立志攻医。
仿效元代《读素问抄》一书,取《灵枢》、《素问》二书,加以条析,分为九类,写成《灵素类纂约注》三卷,又搜集诸家本草,编成《本草备要》四卷。
还著有《医方集解》三卷、《汤头歌诀》、《经络歌诀》和《讱庵集》等。

  汪琬<1624-1691>,清散文家。
字苕文,号钝庵、钝翁,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
顺治进士。
授户部主事,迁刑部郎中等。
康熙间举鸿博,授编修,修《明史》。
因病乞归,居尧峰山,杜门著书。
学识博深,尤精散文。
与魏禧、侯方域并称三大家。
有《钝翁类稿》、《尧峰诗文钞》等。

  汪士慎<1686-1759>,清画家。
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
为扬州八怪之一。
工诗画书法篆刻。
善画花卉,尤擅水仙,梅花。
所画梅花,清妙独绝。
晚年目瞽,画梅如故。
精篆刻、隶书。
亦作人物,生动有致。
有《巢林诗集》。

  汪由敦<1692-1758>,清臣、书法家。
字师茗。
原籍安徽休宁,后改籍浙江钱塘<今杭州>。
雍正进士。
累官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
乾隆中,先后勘查永定河工、天津水利。
屡有建议。
长于学问,参与纂修《明史》;善书法,有《时晴斋法帖》。
乾隆二十三年卒。
谥文端。

  汪启淑<1728-1799>清藏书家、金石学家。
字秀峰,号讱庵,一字慎仪。
自称“印癖先生”。
安徽歙县人。
官至兵部郎中。
嗜古代印章,曾搜罗周代、秦代迄宋、元、明各朝印章数万钮。
又精篆刻,在巨珠上刻篆文,以补诸品中所未备。
家中藏书极富,有藏书楼“开万楼”、“飞鸿堂”,藏书数千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命各地藏书家进献图书,仅他一家献书600余种<一说为54种>。
赐《古今图书集成》1部。
工诗文。
著有《焠掌录》、《水曹清暇录》、《集古印存》、《飞鸿堂印谱》、《续印人传》、《汉铜印存》《退斋印类》、《绵囊印林》等。
藏书印有“飞鸿堂汪氏藏书”、“新安汪氏”等。

  汪中<1744-1794>,清经学家、文学家。
字容甫,号颂父,江苏江都人。
乾隆拔贡生。
两湖总督毕沅曾聘为幕宾。
少孤贫,性好学。
博览群书、潜心经学,兼工文学、史学,于古今沿革、民生利弊皆博问切究,自成一家。
撰《琴台铭》、《黄鹤楼记》,名极一时。
晚年在浙江文澜阁校四库全书。
有《尚书考异》、《广凌通典》等。

  汪端<1793-1838>,清女诗人、作家。
字允庄,号小韫。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汪宪孙女,汪瑜女,同知陈裴之妻。
祖父藏书极富,父博学工诗,隐居不仕。
小韫天赋聪慧,幼承家训,又从姨母梁德绳学诗,七岁能赋《春雪》诗。
裴之为著名诗人陈文述之子,亦善于诗。
伉俪拈韵赋诗,互为商榷。
其诗雄宕轩敞,沉雄古厚,绵渺悱恻,扫尽脂粉习气,每一篇出,惊倒耆宿。
著有诗集《自然好学斋诗》,平话体小说《元明佚史》十八卷,又编选《明三十家诗选》,今皆存。

  汪士铎<1802-1889>,清学者。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
原名鏊,字振庵,别字晋侯、梅村,号悔翁、芝生、无不悔翁。
道光举人。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逃至皖南绩溪,居山间5年,讲读不辍。
1859年起先后充当胡林翼和曾国蕃的幕僚。
1864年,湘军陷天京<今南京>后返回原籍。
1885年授国子监助教衔。
著有《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汉志释地略》、《乙丙日记》、《悔翁笔记》等。

  汪海洋<约1830-1866>,太平天国将领。
安徽全椒人。
初入太平军,为石达开部将。
咸丰七年<1857>从石达开出走,三年后转折回到广西,从李秀成部征战。
历封康天义、康王。
参加攻克杭州、余杭及林清堰诸战役,转战江西,广东。
为争权,杀死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
率部活动于福建、广东、江西边界。
同治五年,在嘉应州战死。

  汪桂芬<1860-1906>,清末京剧演员。
又名谦,字艳秋。
汉川人。
幼时习戏,倒嗓后学胡琴,为程长庚伴奏。
后嗓音恢复,再度登台,初演老旦,一鸣惊人。
不久,改唱老生,嗓音高亢,唱腔激越,自成风格,世称“汪派”。
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京剧老生“后三杰”。
其拿手戏为《文昭关》、《取成都》、《战长沙》、《状元谱》等。
后信奉道教,常着道士衣服,自称德生道士。

  汪笑侬<1858-1918>,清末民初京剧演员。
原名德克金<一作德克津>,又名僢,字仰天,号孝农。
满族。
举人出身。
曾任河南太康知县,因秉公办事,触怒豪绅,被劾革职。
后改名笑侬,从事戏剧工作,演唱京戏老生。
根据嗓音特点,别创新腔,自成一派。
以清政府腐败,屈辱媚外,愤而自编新戏,抨击黑暗社会,抒发爱国热情。
所著《党人碑》、《博浪椎》、《献地图》、《骂阎罗》、《桃花扇》等剧,大多是有为而发,隐射时事。
建国后,作品被辑为《汪笑侬戏曲集》。

  汪康年<1860-1911>,清维新派。
字穰卿,晚号恢伯,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
光绪进士。
入强学会,参与创办《时务报》,著文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创办《时务日报》,后改《中外日报》,拥护“新政”。
后任内阁中书。
在京创办《京报》、《刍言报》。
有《汪穰卿遗著》等。

  其他汪姓名人有唐大臣汪华;宋大臣汪应辰;清诗人汪筠、汪蕙、汪端一等。
近当代汪姓名人有大汉奸汪精卫,民国官员汪大燮,上海工运领袖汪寿华,医学家汪逢春,心理学家汪敬煕,音韵学家汪荣宝,逻辑学家汪奠基,出版家汪原放,话剧活动家汪优游等。

阅读:3619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