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
汪姓发祥地在山东、安徽歙县和浙江武康等地。
发源于浙江武康的汪姓,历来播迁幅度和范围都不很大,播迁路线大致是先江苏,后至江西和安徽。
另两支汪姓在我国早期历史上,成为汪姓在南方和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在北方的山西境内形成一大望族。
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足奇与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其死于国事,以成人之礼安葬,这是见于史册最早的汪姓人物。
大约在东汉献帝间,有会稽<今浙江绍兴>令汪文和举家迁居新安,后发展成为新安旺族,南朝时有汪姓一支从新安迁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河北河间。
唐初有汪姓将佐自光州固始随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当地,说明在唐代以前中原已有汪姓聚居点。
盛唐时歙县汪姓族大支繁,已经有了“十姓九汪”的现象,《姓氏考略》有:“唐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于歙,其族最繁。
”这是对当时情况最准确的再现。
唐代以后的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汪姓,大多是从安徽迁徙过去的。
两宋时,汪姓继往开来之昌盛,并已成为全国著姓之一,尤其称盛于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等地。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先是驱逐鞑虏,再后为争夺皇权互相攻讦,使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当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决定移民以使荒芜之地再现生机,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天津、东北等地。
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姓陆续有人移民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如今,汪姓分布很广,尤以安徽、湖北、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为多。
目前汪姓人口列全国第五十七位。
阅读: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