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臧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臧荼,汉初诸侯王。
本为燕王韩广部将。
后率军从楚救赵,因从入关。
项羽大封诸侯王,封他为燕王,迁韩广为辽东王他返燕,逐韩广赴辽东,韩广不从,被击杀。
公元前202年,与韩信等拥刘邦称帝。
旋又反汉,攻下代地。
刘邦率军进击,他战败被俘。

  臧宫,东汉将领。
字君翁,颖川郊县<今河南郏县>人。
宫为人谨信质朴,勇略兼备。
新莽末,曾任亭长、游徼,掌禁乡内奸盗之事。
后率宾客参加王常等人“下江兵”起义军,任校尉。
又归刘秀,战昆阳,转战河北,能功善守,以武勇著称。
刘秀即位,任侍中骑都尉,封成安侯。
又转战河南与江汉之间,又从击蜀地公孙述。
后定封郎陵侯,官至左中郎将。

  臧旻,东汉将领。
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人。
灵帝时,为杨州刺史。
后任使匈奴中郎将,熟悉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
熹平六年<177>,从段顺参加对鲜卑的战争为鲜卑所大败。

  臧洪<160-195>,东汉末将领。
字子源。
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
始举孝廉为郎。
东汉末,为太守张超任命为功曹,劝说张超起兵讨伐董卓,于酸枣设坛,洪升坛盟誓,辞气慷慨,闻者莫不激扬。
后归袁绍,任青州刺史、东郡太守。
张超被曹操围困,向其求救,袁绍不允发兵,遂与绍决裂。
袁绍兴兵围东郡,后城破被杀。
今存文《酸枣盟辞》、《答陈琳书》,皆情辞慷慨,动人心弦。

  臧霸<167-227>,三国曹魏臣。
字宣高,泰山华<山东费县>人。
少有勇名,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归曹操,拜琅玡相。
曹操平河北,他屡出精兵稳定东方,以功封都亭侯,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
从讨孙权,破吴将韩当,官至镇东将军。

  臧焘,南朝宋臣。
字德仁,东莞莒<山东莒县>人。
《南史·臧焘传》言其“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
后虽为“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
茅屋蔬飱,不改其旧”。
仕晋为国学助教。
入宋,官至光禄大夫。

  臧熹,南朝宋将领。
字义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好经学。
隆安初兵起,熹乃习骑射,立志于功名。
从武帝入京口,定建业,以功封始兴县五等侯,参武帝车骑中军军事。
朱龄石伐蜀,熹率奇兵出中水,领建平、巴东太守,击败蜀将谯抚之于牛脾。
寻遇疾卒于蜀。

  臧质,南朝宋将领。
字含文,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臧熹子。
初为世子中军参军,后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
复出为建平太守,累居名郡,有气干,好言兵。
文帝谓可大任,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加都督,守盱眙。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魏太武帝率军围攻数旬,屡攻不下,死伤甚众,乃解围而归。
质以御守有功,迁雍州刺史、监四州军事。
又以讨元凶之功,加车骑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封始兴县公。
后因孝武帝猜忌,惧而反,兵败被杀。

  臧荣绪<415-488>,南朝齐史学家。
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幼孤贫,躬自灌园。
好学能文,笃爱《五经》。
无意仕进,潜心著述,教授生徒,自号披褐先生。
宋末,与关康之俱隐居京口,时称“二隐”。
肖道成任扬州刺史时,召为主簿,不就。
曾综合王隐、何法盛等人所著晋史,撰成《晋书》一百一十卷,史料颇丰富,在唐初流行的十八家晋史中,号为最完善的一部。
唐太宗时房玄龄等重修《晋书》,即以臧书为蓝本。
另著《嫡寝论》、《拜五经序论》,均佚。

  臧严,南朝梁文学家。
字彦威,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
少孤贫勤学,手不释卷,博闻强记,累迁为湘东王记室。
历监义阳、武宁郡,累任郡多蛮左,前郡守常用武人,以兵镇护;严独与数门生单车入境,以德感化,群蛮悦服。
官至镇南谘议参军卒,有文集十卷。

  臧盾<478—543>,南朝梁臣。
字宣卿,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城>人。
少习《五经》,通章句。
历尚书中兵部、中书通事舍人。
迁尚书左丞、御史中丞。
性公正,执法称职。
复授中领军,掌天下兵事。
居职以能著称。
官至领军将军卒,谥忠。

  臧厥<495—542>,南朝梁臣。
字献卿,盾弟。
初为西中郎行参军、尚书主客郎。
历迁中书通事舍人、鸿胪卿。
出为晋安太守,为政严酷少恩,吏民常为小事受杖罚,百姓谓之“臧虎”。
复召为司农卿。
大同八年,卒官。

  臧循<1051-1110>,北宋臣。
字公献,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世居梅溪镇。
元丰二年进士,为黟县尉,调桐庐县令,知下邳县。
建中靖国初,除太仆寺丞。
崇宁元年,迁鸿胪寺丞,坐事免官,复管勾元丰库。
四年,为诸王府记室参军。
大观四年以疾卒,年六十。
著有文集十卷,已佚。

  臧懋循<1550-1620>,明戏曲家。
字晋叔,号顾渚。
浙江长兴人。
万历八年<1580>进士,历任荆州府学教授、夷陵知县、南京国子监博士。
万历十三年罢官。
与王世贞、汤显祖相友善,改编刊刻了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编有《元曲选》等,并著有《负苞堂诗文选》行世。
臧懋循的戏曲理论贡献,主要是针对戏曲创作中脱离舞台演出走向案头之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总结、推广了元杂剧的创作经验,提倡本色、当行,反对饾饤故事、堆砌词藻,这正是他编选《元曲选》的目的所在。
他主张戏曲创作应当情词稳称、关目紧凑、音律谐叶,这正是他心目中当行的内涵。
至于《元曲选》对元杂剧原作的删易之处,历来褒贬不一,但他编选了元人杂剧100种,使珍贵的戏曲遗产得以保存并广泛流传。

  臧琳<1650-1713>,清经学家、训诂学家。
字玉林。
清武进<今属江苏>人。
康熙时补县学生。
后绝意科举,以读经考古、隐居教授为务。
生平博览群籍,凡经史、百家、释道、稗官、野记无不浏览。
深明两汉之学,尤精声音训诂。
主张治经应据汉注唐疏,由字、词训诂以明道,治小学必以《尔雅》、《说文》为宗。
以日常读书心得积文,成《经义杂记》,汇萃唐以前经师之说,以供学者参考征订。
著作另有《尚书集解》、《大学考异》、《水经注纂》等。

  臧庸<1767-1811>,清经学家。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
性朴厚,师事卢文绍,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
曾帮助阮元汇辑《经籍纂诂》,治学根据经传加以剖析,按照臧琳《经义杂记》的体例,撰成《拜经日记》,是诠释古书疑义校勘误字音读的札记。
另著有《月令杂说》《拜经文集》等。

  臧礼堂,清经学家。
字和贵。
臧琳玄孙。
臧庸弟。
有孝行。
研究经学,尤精于小学,善校订。
曾从学于钱大听、卢文弨。
著有《说文经考》十三卷,《尚书集解案》六卷,《三礼注校字》六卷,《春秋注疏校正》六卷。
撰《孝传》一百余卷。
三十岁卒。

  其他臧姓名人有南宋大臣臧丙;元大臣臧卜;明大臣臧惟一、臧尔劝等。
近当代臧姓名人有诗人臧克家、臧恺之,台湾书法家臧真白,作曲家臧天朔,歌唱家臧玉琰等。

阅读:3393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