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伏羲,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氏之一。
亦称伏戏、包牺、庖牺、宓羲、牺皇、皇羲、太皞。
《白虎通》说他“仰观象于天,府察法于地。
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
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作瑟,造《驾辩》之曲;制嫁聚,以俪皮为礼;取牺牲以充庖厨。
又传他与女娲氏兄妹相婚,繁衍人类,为人类始祖。
伏胜,西汉经学家。
字子贱。
一名伏生。
济南<今山东章丘西>人。
早年任秦博士,专治《尚书》,是西汉今文《尚书》最早的讲授者。
秦始皇焚书时,他将《尚书》藏匿于壁中。
汉初废除《挟书律》后,从壁中取出,亡失数十篇,仅得二十余篇。
开始在齐、鲁之间讲授。
一说他并没有《尚书》,只是凭记忆口授。
汉文帝时,在全国征求能读《尚书》的人,寻访到伏生,时已九十余,不能应诏赴京,于是朝廷派太常掌故晁错前去受业。
但是,把《尚书》传授下来的还是他的学生济南张生和欧阳生。
伏生所藏的《尚书》原本,原是用秦朝通行的小篆写的,他传授时改用了汉代通行的隶书,因此,等到用古文写定的经书出现以后,便被称为今文。
相传伏生还作《尚书大传》,其实是他去世后张生、欧阳生或后来的博士们辑录所闻而成。
伏羲娥,西汉才女。
世称伏女。
济南<今属山东>人。
伏胜女。
文帝时伏胜年九十余岁,行动艰难,不能正言,使女传《尚书》于晁错,得二十八篇。
伏恭<前6-84>,东汉经学家。
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字叔齐少习《齐诗》。
光武帝时,授剧县令青州举为尤异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
敦修学校,教授不辍,北州多为“伏氏学”。
官至司空。
伏湛-37>,东汉臣。
字惠公,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名儒。
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
汉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
新莽时迁为后队属正,更始为平原太守。
光武帝建武三年<27>拜大司徒,曾收降青、徐流散武装。
为人笃信好学,时称师表。
伏滔,东晋文学家。
字玄度,平昌安丘<今山东安丘西南>人。
有才学,年少知名。
大司马桓温引为参军,以从征淮南功,封闻喜县侯,任永世令。
太元中,任著作郎,专掌国史。
后迁游击将军。
原有集十一卷,已佚。
现存作品以本传所载《正淮论》较著名,文中阐明淮南为形胜之地,自汉以后,野心家多据此发动叛乱,主张选用贤才以镇抚之。
另有《望涛赋》、《长笛赋》等,见《艺文类聚》。
《晋书》有传。
伏允-635>,吐谷浑王,夸吕子。
隋开皇十七年杀兄世伏自立,娶炀帝女。
唐初曾助李渊击李轨,后屡发兵攻掠唐边。
贞观九年唐将李靖率军讨击,兵败自缢而卒。
其他伏姓名人有伏羲之女伏<宓>妃;东汉献帝皇后伏寿,大臣伏隆,学者伏无忌;南朝梁文学家伏挺、经学家伏暅,陈诗人伏知道,宋齐间经学家伏曼容等。
近当代伏姓名人有跳水运动员伏明霞等。
阅读: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