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梅伯,商贵族,为诸侯。
性忠直,商纣暴虐无道,梅伯数谏,纣王怒杀之。
参见《楚辞·天问》。
梅赜,东晋学者。
亦作梅颐或枚赜、枚颐,字仲真,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因献伪《古文尚书》和伪《尚书孔氏传》,而取信于东晋君臣,立于学官,对此宋代朱熹、元代赵孟頫、明代梅鷟等均加怀疑,直至清代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才得证实。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
字圣俞。
宣城<今安徽宣州>人。
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
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
中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梅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
其早期诗歌创作,曾受西昆诗派影响,后诗风变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反对浮艳空泛。
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所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之二、《猛虎行》等。
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清切新颖,如《鲁山山行》,细腻地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致。
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等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
但他为了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诗中不免流于质朴古硬,缺少文采,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遗》1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本。
梅鷟<约1483-1553),明学者。
字致斋,旌德<今属安徽>人。
武宗正德八年(1513>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盐课司提举。
著《尚书考异》、《尚书谱》,力功古文之伪。
在目录学方面,撰《南雍志·经籍考》<亦名《明太学经籍志》、《南雍书目》>。
《南雍志》凡二十四卷,记南国子监掌故之书。
其中《经籍考》二卷,上卷题官书本,末纪天顺年间监中所贮官书;下卷题版刻始末,备载南监前后板刻书籍凡三百零一种,其书有板若干面,或全或缺,其板或完好或破坏,或模糊具列在内。
明监本书多从宋亢板补修,近代藏书家颇珍之,欲考知其刻藏掌故,此志为主要参考书。
其他著作有《古易考原》、《春秋指要》、《仪礼翼经》等。
梅鼎祚(1549-1615),明戏剧作家、藏书家。
字禹金,号胜乐道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少时即负诗名,与沈君典齐名。
沈君典举进士,他弃举子业,以古学自任,王世贞极称之。
申时行为内阁大学士,举荐他入朝,辞不赴。
归隐于书带园,建“天逸园”,藏书著述其中。
与焦竑、冯梦桢、赵琦美订约,各为访求博采遗书逸典、珍本秘籍,每隔3年聚会于金陵(今南京),各出所藏精本,互相仇写。
后来事未成。
与汤显祖交谊最深,二人相互批评所作文章、诗赋。
著述多种,有杂剧数种,诗文有《梅禹金集》20卷。
小说有《才鬼记》16卷、《青泥莲花记》13卷。
又辑有《历代文纪》、《汉魏八代诗乘》、《唐乐宛》、《古乐宛》等书。
梅清<1624-1697>,清画家。
字远公、渊公,号瞿山,别号敬亭画逸等。
安徽宣城(今宣州)人。
顺治时中举人。
工诗文、书画,擅山水、松石、梅花。
其画师法元四家及沈周,重视师法造化,曾作南北壮游,作品多写家乡山水,以画黄山为最多,最有名,用笔细密遒劲,墨色清润,风格雄奇豪放。
其画深得石涛等人喜爱。
有《宣城胜览图》、《黄山十九景》等传世。
著有《天延阁集》、《梅氏诗略》。
子梅尉、族人梅亦善画,师承梅清。
梅文鼎<1633-1721>,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
字定九,号勿庵。
安徽宣城<今宣州>人。
27岁起,始治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
其间,为《明史》馆校订《历志》舛错10余处,撰成《明史历志拟稿》,又撰《历学疑问》以普及历法、数学知识。
明末清初,西方数学知识不断传入,他融会贯通,能持是非之平。
所撰《古今历法通考》,参校古今载籍至70余家,整理排比,用力甚勤。
《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几何补编》、《堑堵测量》诸书,于所获西方数学知识,条分缕析,阐发增补,对康熙末年《数理精蕴》的编纂,有承先启后之功。
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
故世之后,后人将其历法、数学著述汇为《梅氏丛书辑要》。
诗文杂著则以《绩学堂文钞》、《绩学堂诗钞》刊行。
梅曾亮<1786-1856>,清散文家。
字伯言。
江苏上元<今南京>人。
道光二年<1822>进士。
梅曾亮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
姚鼐主讲钟山书院,二人俱出其门。
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20余年,承姚鼐余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
梅曾亮生当封建制度解体之际,主张“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时”,他有些比较客观的“因时”之作,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但表示束手无策。
梅曾亮曾批评骈体文矫揉造作,但他对于散文的见解,基本上未脱桐城派窠臼。
虽然他还认为"性情异,文章亦异",但也只是桐城派内部的大同小异。
因此,他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选声练色,姿韵安雅,笔力微弱,与其盛名不能相符。
梅曾亮作文之余,常以悲欢为诗。
著有《柏枧山房集》31卷。
梅雨田<1869-1914>,京剧琴师。
梅兰芳伯父。
祖籍江苏泰县,久居北京。
早年拜贾祥瑞、李四为师,习胡琴,虚心受业,享名较早,曾长期为谭鑫培伴奏。
对谭派艺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深得谭氏器重,有胡琴圣手之称。
风格平正大方,规矩严谨,格调高而韵味醇,声声与剧情吻合,神趣盎然。
后世琴师多承袭梅氏艺术,号称梅派。
他曾从钱青望习笛,能吹奏昆曲300余套。
亦工唢呐,曾任清朝内廷供奉。
其他梅姓名人有汉学者梅福;晋辞赋家梅陶;五代南唐画家梅行思;宋官吏梅询;明官吏梅鼎,经学家梅鹗;明末清初画家梅翀;清天文学家梅文鼐、梅文鼏、梅成、梅彀,学者梅喆、梅信,诗人梅郎中,画家梅庚等。
近当代梅姓名人有教育家梅贻奇,法学家梅汝璈,新闻家梅益,儿童文学作家梅志,京剧演员梅兰芳、梅葆玥、梅葆玖,电影导演梅熹,电影演员梅绮、梅婷,香港歌手梅艳芳等。
阅读: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