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高渐离,战国末侠客。
燕国人。
以屠狗为业,擅长击筑<竹制弦乐器>。
与荆轲友善燕太子丹使荆轲入秦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他到易水送行为之击筑,荆物和歌,慷慨激昂。
秦朝建立后,变姓名,为人佣保。
秦始皇闻其善击筑,命人熏瞎其目,使击筑。
他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始皇,不中被杀。
高堂生,西汉今文礼学的最早传授者。
字伯,鲁<治今山东曲阜>人。
专治古代礼制,今本《仪礼》十七篇即出于他的传授。
高相,西汉经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治《易》经,自言其学出自丁宽。
无章句,专说阴阳灾异。
传其学于子高康及毋将永。
康以明《易》为郎,永官至豫章都尉。
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义谋举兵反莽,他侦悉之,私语门人,门人上书告发。
后义兵起,莽召问,以惑众被杀。
此后《易》有高氏学,但高、费之《易》学均未立于学官。
高诱,东汉学者。
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少时曾受学于同县卢植。
东汉末205年,任司空掾,后任东郡濮阳令,迁监河东<今山西永济>。
著有《孟子章句》、《孝经注》<以上均失>,《战国策·注》<今残>,《淮南子注》<与许慎注混杂>,《吕氏春秋注》、《孝经解》等。
高允<390-487>,北魏大臣、学者。
字伯恭。
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
出身世家大族。
少好学,常负笈担书,千里就学。
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公羊春秋》。
太武帝神四年<431>,征为中书博士,迁侍郎。
随乐平王拓跋丕平定凉州叛乱,封汶阳子。
与司徒崔浩同修国史,又与公孙质、游雅、李虚等共定律令,授太子<恭宗>经书。
后崔浩以修国史暴露“国恶”的罪名被诛,他得太子营救,获免。
文成帝时,封梁城侯。
献文帝时,文明太后引之参决大政,封咸阳公。
谏文成帝改立太子,使孝文帝得以嗣位,故深得孝文帝宠幸。
前后历事5帝,居要职50余年。
为人刚正清廉,不畏权势,敢以死相谏,为知名直臣。
擅长诗赋,文笔极佳,诏令书檄多出其手。
有《左氏解》、《公羊释》、《算术》等著作,今皆散佚。
明人辑有《高令公集》。
高欢<496-547>,南北朝时东魏权臣,北齐实际创建者。
小字贺六浑。
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
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为高祖。
高欢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
六镇起义爆发后,他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尔朱荣,受到宠信,任晋州刺史。
葛荣失败后,他收编葛荣余众,以山东的冀、定、相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为自己的据点。
同年,尔朱荣被魏孝庄帝杀死后,尔朱氏族人控制朝廷。
普泰元年<531>,高欢起兵声讨尔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元朗为魏帝<后废帝>。
永熙元年<532>夺取邺城,大败内部不和的尔朱氏联军,进入洛阳,废尔朱氏和他自己所立的两个皇帝,另立孝武帝元修。
高欢任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随即平定并州,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
东魏的建立,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
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
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
孝武帝想依靠据有关陇的宇文泰以消灭高欢,计划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长安。
高欢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是为东魏。
535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文帝元宝炬,是为西魏。
东西魏皇帝,实际是高欢、宇文泰分别操纵的傀儡。
他统治时期,梁虽有北伐,但与东魏的关系仍以频繁通使为主。
高欢害怕北方士大夫望梁朝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无意南向扩张疆土。
魏分东西后,彼此抗争,柔然的倾向对东西魏有举足轻重之势。
高欢娶柔然公主,表示对柔然结交求和。
孝静帝即位,高欢即决定迁都于邺,他多次与西魏作战,双方各有胜负。
武定四年<546>,高欢悉举山东之众攻西魏,围攻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50余日,士卒战死病死者7万人,被迫退军。
高欢智力皆困,而发病。
次年高欢卒。
高乾<497-533>,北魏臣。
字乾邕,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性明悟,俊伟有知略,轻财重义,多所交结。
孝庄居藩时,潜相托附。
孝庄帝立,遥除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
后迁金紫光禄大夫、河北大使。
后投奔高欢,共定策推立元朗为帝,年号中兴,拜乾侍中、司空。
孝武帝立,解侍中,司空如故。
孝武帝谋诛高欢,与乾言之,乾乃转告欢。
武帝怒,于永熙二年<533>三月,赐死。
高洋<529-559>,南北朝时北齐第一位皇帝。
齐文宣帝。
字子进。
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
高欢次子。
东魏武定七年<549>,其兄大将军高澄谋取代东魏,未及实现而死。
高洋继掌朝政。
次年五月,禅代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高洋统治时期,北齐与北周关系比较平稳,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财力向北方和南方扩张。
天保三年<552>以后连年出塞,伐库莫奚,俘获甚众。
四年大败契丹,虏获10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
五年击败山胡。
五至六年连续大败柔然,筑长城自幽州至恒州900余里。
大量人口、牲畜的虏获有助于北齐国力的增强。
南朝梁正当侯景之乱后,国势骤衰。
三年,北齐兵锋南抵长江。
以后曾两度兵临建康城下,都被陈霸先击退,但其疆土已扩展至淮南,终与陈朝以江为界。
高洋初即帝位时,比较谨慎,以法驭下,虽勋贵外戚也不宽容,政治清明,人得尽力。
军国大政多独自决断,每临战阵身当矢石,所向有功。
几年以后,开始以功业自傲,荒淫酗酒,肆为暴虐,以鲜卑族自居。
北齐一代出现对魏孝文帝以来汉化政策的反动,鲜卑化占优势,与高洋很有关系。
但他虽昏虐而尚能任用汉人士族,如杨愔为宰辅,“维持匡救,实有赖焉”。
所以时有“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说法,北齐政权得以苟延下去。
高颎-607>,隋臣。
字昭玄,一名敏。
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其父高宾是杨坚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
高颎袭爵武阳县伯,官下大夫。
因平齐功,拜开府。
周大象二年<580>杨坚辅政,知高颎强明,知兵事,多计谋,遂任其为相府司录。
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反杨坚,高颎自请监督诸将进军,很快平定了尉迟迥。
因此,进位柱国,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最得力的助手。
隋朝建立,高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为当朝首相。
他明达世务,自任宰相后,竭力协助隋文帝杨坚处理朝政。
政刑大小,无不筹划;荐引文武人才为隋出力;综合前朝旧法,主持修定隋律;创立输籍定样,招徕大量浮客,增加了国家编户。
开皇八年<588>隋出兵伐陈。
高颎为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灭陈,完成南北统一,以功封齐国公。
隋文帝拟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时,高颎反对,渐被文帝和皇后疏忌;开皇十九年被人诬告免官。
仁寿四年<604>,隋炀帝即位,高颎复起为太常卿。
大业三年<607>,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政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日被杀。
高开道<?-624>,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沧州阳信<今属山东>人。
世业煮盐。
隋炀帝大业末,格谦于豆子 <今山东省惠民县境>起义,他前往依附,引为将军格谦战死,他率余部向北移动,转战于渤海北部沿海一带。
618年<唐武德元年>克北平<今河北省卢龙县,位滦县东北>渔阳郡<今天津市属蓟县>,称燕王。
旋从怀戎<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起义军高昙晟,得为兄弟,封齐王。
三月后杀昙晟,并其众,复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为窦建德所围,他驰往救援,因而降唐。
次年,起兵反唐,北连突厥,攻恒<今河北省正定县,位石家庄市东北、定<今河北省定县,位保定市西南>、幽<今北京市、易<今河北省易县,位涿州市西南>诸州复称燕国。
后为叛将张金树所逼自杀。
高仙芝-755>,唐将领。
高丽族。
幼时随父入唐。
20岁时被授予将军。
后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
吐蕃占领小勃律,唐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载<747>命他为行营节度使。
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
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
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他出击大食败归。
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时,他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高力士<684-762>,唐宦官。
潘州<今广东高州>人。
本姓冯。
少年被阉,圣历元年<698>入宫。
武则天以其聪慧,令给事左右。
一度被逐,宦官高福收为养子,遂冒姓高。
后复入宫,为宫闱丞。
李隆基<见唐玄宗>为藩王时,他倾心附结,参与宫廷政变立功。
后李隆基即位,又深得信任。
高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
玄宗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
内外大臣皆厚结之以取将相位。
太子李亨<后为肃宗>呼之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之为阿翁,驸马辈呼之为爷。
他的资产富过王侯。
曾修佛寺铸钟,宴公卿,规定击钟一次须纳礼钱十万,谄媚他的人击至二十杵,少者亦至十杵。
高力士平素谨慎,又善于观察时势,所以久受宠任,于朝廷内外亦无大恶名。
但他对玄宗晚年用人行政有颇大影响,对天宝时政治腐败有一定的责任。
肃宗上元元年<760>,因保护禅位的玄宗,为当权的宦官李辅国所恶,被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
宝应元年<762>赦还,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卒。
高适<约702-765>,唐诗人。
字达夫。
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以建功立业自期。
早年游长安、过蓟门、卢龙一带求进身之路,未果。
在宋中曾与李白、杜甫交结。
天宝八载<749>,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后辞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擢谏议大夫,历淮南节度使,彭、蜀二州刺史,剑南节度使,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其仕途通达,为唐代诗人所少有。
高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
边塞诗成就最高。
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立功报国的豪情,表现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和对和平的向往,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和朝廷的安边无策。
其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其讽时伤乱的诗,指斥弊政,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
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较复杂。
此外还有一些咏史之作和一些描写旅途景色的诗,也颇有佳句。
高适在当时已享盛名。
其诗感情深挚,意气俊爽,语言端直,笔力雄厚。
就诗体而言,其古体胜于近体,七古最擅。
其歌行长篇,沉雄激壮,声情顿挫;五古质朴古直,有汉魏古诗气息。
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工。
原有诗、文集,已佚。
今有明代《高常侍集》。
高骈<821-887>,唐末将领。
字千里。
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世代为禁军将领。
曾统兵御党项及吐蕃,又镇安南<今越南>,为静海军节度使,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物资运输。
后移镇西川,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
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
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
僖宗乾符五年<878>,徙荆南<今湖北江陵>。
朝廷任其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
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王仙芝、黄巢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
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自广州<今属广东>北趋江淮,高骈坐守扬州,保存实力。
起义军入西京长安时,朝廷再三征高骈“赴难”,他欲兼并两浙,割据一方,遂逗留不行。
中和二年<882>,朝廷罢免其职。
光启三年<887>,部将毕师铎奉命出屯高邮,联合诸将,返攻扬州。
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杀。
高季兴<858-929>,五代十国时南平创建者。
字贻孙。
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
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
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任荆南节度使。
荆南镇旧辖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侵夺殆尽。
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
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
乾化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王。
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季兴入朝洛阳。
次年,受封为南平王。
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
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
但因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
他死后,高氏父死子嗣,兄终弟及,直至963年才被宋灭亡。
高从诲<891-948>五代南平主,季兴长子,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
字遵圣。
明敏多权诈,袭季兴位。
奉表归唐明宗,受封为南平<今属福建>王。
地狭兵弱,介于吴越,为小国。
其后南汉与闽蜀等皆称帝,从诲利其赐予,所向称臣,诸国贱之,皆目为高赖子,又曰高无赖,在位二十年。
高怀德<926-982>,北宋将领。
字藏用。
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南>人。
出身将门。
五代周时从世宗柴荣败北汉,取淮南,攻辽克瓦桥关。
入宋为殿前副都点检,娶太祖妹为妻,参与平李筠、李重进之乱。
建隆二年<961>因太祖授意,与石守信等自请解除兵权。
开宝六年<973>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四年<979>从太宗灭北汉,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
高超,北宋治水家。
为黄河水工。
生卒年和籍贯不详。
庆历8年<1048年>,黄河遇特大洪水在澶州商胡<河南濮阳>决口,长达550步,造成很大灾害。
仁宗派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主持治河,沿用旧法,堵口时屡塞不能合龙。
他建议采用“合龙门埽”三节沉压法,郭不采纳。
后郭去职,乃用其法,堵口合龙,始获安澜。
高太后<1032-1093>,宋英宗皇后。
亦称宣仁太后,神宗生母亳州蒙城<安徽蒙城>人。
治平二年册为皇后。
神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罢王安石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宋史》载其言曰:为政不应“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
割地给西夏以求和。
病死后,哲宗才亲主国政。
高俅<?-1126>,北宋末权奸。
初为苏轼书童,善蹴鞠<踢球>。
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王铣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
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
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金军退,返京后,即病死。
高宣,南宋造船家。
曾任都水监都料匠。
绍兴元年<1131>程昌寓镇压杨么起义军时,受命打造八车战船,用人力踏车行驶,极为便捷。
又造二十车、二十三车大船,能载兵二三百人。
后为起义军所俘,为之打造二十四车、三十二车大楼船,有大小“德山船”、“混江龙”等名称。
船分两三层,大者可载千余人,上设“拍竿”,可以击碎敌船。
高观国,南宋词人。
字宾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词多描写男女恋情,抒发闲适心情,芳悱缠绵。
尤以咏物为工,风格婉丽,与秦观相近。
同时受姜夔影响,被称为白石羽翼。
与史达祖同为吟社词友,交谊厚密,迭相唱和,一时并称。
有《竹屋痴语》。
高士谈<?-1146>,金文学家、藏书家。
字子文,一字季默。
宣和末任忻州户曹。
入金,为翰林直学士,与宇文虚中均以文学称,家多藏书。
时宇文虚中被金贵族诬为谋反,被捕下狱,以家多藏书为谋反证据。
宇文虚中反驳说:“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如高待制士谈家,尤多于我,岂亦反耶?”遂置士谈以极刑。
其诗悲愤抑郁,流露出故国之思。
著有《蒙城集》。
高智耀<约1206-约1271>,元臣。
西夏中兴府<治今宁夏银川>人。
字显达。
西夏进士。
夏亡后隐居贺兰山。
蒙哥继位后,他被召见。
力主请用儒士,但未予采纳。
忽必烈继位后,又力陈儒术有利于治国,请免儒者之徭役及释放为奴的淮蜀儒士,颇称其意,因乃下诏免役儒家。
并又授他为翰林学士,去各地释放为奴之儒户。
至元五年<1268>建言立御史台。
出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后出使西北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病死。
高兴<1245-1313>元将领。
字功起,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为人慷慨,颇具武力,曾发一矢而毙猛虎。
初隶宋制置陈奕麾下,后与陈奕同降伯颜,授千户。
因从战有功,升管军总管。
至元三年<公元1276年>,伯颜北归,兴留浙江,率兵略取未下郡县,积战功进镇国上将军、管军万户。
复从都元帅忙古台平定福建福、建、漳三州,进副都元帅。
至元末,副史弼率师出海,行程数万里,远征爪哇,进攻葛郎国。
成宗时,历任福建、江浙、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武宗时,拜左丞相。
死后追封梁国公,复加封南阳王。
高文秀,元戏曲作家。
东平<今属山东>人。
曾为府学生员。
早卒。
《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他一生短暂而创作颇多,据《录鬼簿》及《太和正音谱》载,计有杂剧三十二种,数量仅次于关汉卿。
剧作深受时人赞誉,称为“小汉卿”。
他的作品题材颇广,或写历史故事,或写神怪传说,或写现实生活。
他写了很多水浒戏,其中“黑旋风”戏就有八种。
现存《双献功》等四种。
高则诚<1235-1316>,元末明初戏曲作家。
浙江瑞安人。
名明,号菜根道人。
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
曾任处州任录事、浙东阃幕等职。
后调福建行省都事,行至庆元<治今浙江宁波>,为已任元朝万户的方国珍邀留幕府,水从,即日解官,寓居鄞县栎社,致力编撰词曲。
据明徐渭《南词叙录》等书,明太祖即位后曾招致为官,辞不就,卒于明初。
但据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所收明初人余尧臣文,则认为高卒于元至正十九年。
写有南戏《琵琶记》。
诗文集《柔克斋集》,有清代辑本。
另有《闵子骞单衣记》的一些散曲题名高作,确否待考。
高克恭<1248-1310>,元画家。
回族。
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
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
擅山水、墨竹,尤精云山。
山水师法米芾父子,后参以董源、巨然、李成等人画法,形成笔墨凝重苍浑,淋漓酣畅的独特风格。
墨竹师法王庭筠,并结合赵孟頫、李等画竹名家之长,笔法凝练,墨气清润,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
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传世。
高启<1336-1374>,明诗人。
字季迪。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纂修《元史》。
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不慕功名利禄。
他辞官归隐,遭朱元璋忌恨,后被借故腰斩。
高启诗名卓著,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唐魏晋各代,师古而后成家。
他才思俊逸,风格多样,为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他有些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作品,如《牧牛词》、《田家行》等诗在描绘农民劳动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农民疾苦,有较深厚的社会内容。
高启诗歌中更多的是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
他的写景诗描绘景物细致入微,新颖逼真,崇尚写实;抒情诗含蓄蕴藉,韵味深长;有些小诗清新流畅,饶有民歌风味。
高启的词,情调略显低沉,成就不及其诗。
散文亦不乏佳作,《书博鸡者事》一文有唐人传奇之遗风。
有《高太史大全集》刊行于世。
高棅<1350-1423>,明诗人。
长乐<今属福建>人。
一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为明代诗人成祖朱棣永乐初,任翰林侍诏,升典籍,论诗主盛唐。
与林鸿、王偁、陈亮、王恭、唐泰、郑定、王褒、周玄、黄玄等号称“闽中十子”。
作品除多写日常生活外,也有不少属于应酬之作。
曾选编唐人诗为《唐诗品汇》。
引宋严羽之说,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颇有影响。
他又善书画,书学汉隶,画学米芾父子。
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等。
高叔嗣<1501-1537>,明诗人。
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少年即有才华,16岁所作《申情赋》数万言,见者无不惊叹。
嘉靖二年<1523>进士。
官至湖广按察使。
高叔嗣的诗歌较少描写外界客观事物,偏重于抒发主观情思,即使有一些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渲染、烘托他的感情活动。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为自己高材遭忌、身羸多病、客居他乡和友朋贬谪而嗟叹悲歌。
他20岁后写的《被言后作》就有守官郎署、若临高坠的伤心之辞,以后的作品中更是多有憔悴宛笃,令人心折,我生岂断梗,逐处任飘沦一类凄凉之语。
他也常常以己度人,对一些朋友被贬谪深表同情,叹息怜君方迁戍、已矣复谁陈<《送别永之》>等。
高叔嗣诗歌写得淡雅清旷。
他年轻时虽受知于李梦阳,但他却并不效学李梦阳诗风。
有人称其诗为本朝第一,显然是过誉。
不过他的诗曾受到当时的广泛注意,所表达的情绪及表达的方式,在封建时代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作有《苏门集》8卷。
高拱<1512-1578>,明臣。
字肃卿,号中玄。
河南新郑人。
嘉靖进士。
穆宗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
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
穆宗即位后,以帝旧臣,数与首辅徐阶相抗。
科道官借此相互攻讦,高拱不自安,乞归。
隆庆三年<1569>冬,召还授大学士兼掌吏部事,颇得宠信。
次年,俺答汗之孙把汗那吉来降,高拱与张居正力排众议,使封贡得以成功,因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尚书、大学士,后进柱国,中极殿大学士。
六年春,帝病危,召高拱、张居正、高仪3人受顾命。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
与张居正谋,但张居正在太后前责高拱专恣,致被罢官。
万历六年死于家中。
七年,赠复原官。
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高濂<约1527-约1603>,明戏曲作家。
字深甫,号瑞南。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
他约生于嘉靖初年,创作活动主要在万历前期。
高濂所作传奇今知有《玉簪记》、《节孝记》二种,前者较著名;散曲现存小令十余支,套曲十余套,见于《南词韵选》等书。
另有《雅尚斋诗草》、《芳芷栖词》和《遵生八笺》等。
高攀龙<1562-1626>,明臣,东林党领袖之一。
字存之,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
南直隶无锡县<今江苏锡山>人。
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
二十一年,因语侵内阁,谪揭阳县添注典史。
翌年回归故里。
三十二年,与顾宪成等集会讲学于东林书院。
与顾宪成并称高顾。
顾宪成去世后,由其主持东林大会。
熹宗即位,起为光禄寺丞,累官至左都御史。
他支持王之寀、孙慎行、杨涟等人追论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借以消除外戚、勋贵及浙党方从哲的势力。
又力主澄清吏治,反对恢复征商,并讲学于京师首善书院。
其品行笃实,因号一时儒者之宗。
天启四年<1624>因揭露阉党御史崔呈秀贪秽事罢官,削籍归里。
六年魏忠贤遣缇骑拘捕时,以旧为大臣不可辱而自沉死。
崇祯初平反昭雪,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遗著辑成《高子遗书》。
高迎祥<?-1636>,明末农民起义首领。
一名如岳,陕西安塞人。
崇祯元年<1628年>率众起事,自称闯王。
旋转战陕北,后入山西境内,为王自用“三十六营”主要将领之一。
自用死后,他率各部渡黄河,经河南转战湖北、陕西、四川等地。
荥阳大会后为十三家七十二营民变队伍之首。
后与李自成、张献忠东征,攻破凤阳,毁明帝祖陵。
崇祯九年<1636>率军出汉中,折回陕西,谋攻西安,至<今陕西周至>遭明将孙传庭伏击,战败被俘而死。
高杰-1645>,明将领。
陕西米脂人,字英吾,号翻山鹞。
随李自成起义,为前锋将。
崇祯八年<1635>叛变降明,属贺人龙部,官至总兵。
十七年南下。
福王封他为兴平伯,列为四镇之一。
驻扬州城外,与黄得功争杨州,一度发生冲突。
旋奉史可法命进驻徐州,准备抗击清军,在睢州被叛将许定国杀死。
高一功<?-1651>,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陕西米脂人。
李自成妻弟。
崇祯十六年<1643>任大顺军襄阳卫左威武将军。
撤出北京后,与李过在陕北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遇害,随李过与堵胤锡议和,联明抗清,南明授御营前部右军,挂龙虎将军印,封列侯,赐名必正。
永历三年<1649>,李过病死,他统领其军,率部由庆远<今广西宜山>往贵州转移,途中遭孙可望袭击阵亡。
高士奇<1645-1704>,清臣、学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字澹人,号江村、全祖。
以诸生供奉内廷,为清圣祖康熙帝所崇信,官詹府少詹事。
以植党营私,被劾、解职归里。
后复召入京,官至礼部侍郎。
卒,谥文恪,他能诗、善书法,且精鉴赏,所藏书画颇多。
著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记事本末》、《清吟堂集《江村消夏录》、《天录识余》、《扈从目录》等。
高其佩<1660-1734>,清画家。
字韦之,号且园,别号南村等。
辽宁铁岭人。
曾任工部员外郎、四川按察使、刑部右侍郎、正红旗汉军都统等职,曾奉召入圆明园如意馆作画。
擅指头画,即以手指蘸墨直接在纸绢上作画,而不用毛笔,据他自称是“画从梦授,梦自心成”。
其指头画运用手的指、指甲、手掌、手背在纸上画出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等,线条刚劲,浑圆厚重,淋漓痛快,简淡古拙,风格独特。
但也有其局限,如线条不够柔韧流畅,不能作大面积渲染,使物象的充分表现受到限制,故他有时请别人代为渲染。
高其佩的指头画在当时即受到人们的欢迎,有不少追随者。
其画风对扬州八怪和现代的潘天寿有一定影响。
有《锺馗变相册》、《渡海观音图》、《高岗独立图》等传世。
其从孙高秉少年时亲睹高其佩作画,后著成《指头画说》,记载了其指头画的画法、风格及趣闻轶事。
高凤翰<1683-1749>,清画家。
字西园,号南村,别署南阜山人等。
山东胶州人。
曾任歙县丞、泰州巡盐分司,乾隆二年<1737>因右臂病发而去官,寄居扬州。
工诗文,善篆刻,喜收藏古代玺印及历代砚石,并制铭词,自书自镌,著成《砚史》一书。
其画有山水、人物、花卉。
山水早年师法赵令穰、郭熙,画风严谨。
后多作花卉,笔法纵逸奔放,不拘成法。
其人物造型准确,神态潇洒秀逸。
右手病废后,改用左手作书画,风格为之一变,生拗苍劲奇崛,更富意趣,为时人所重,被列入扬州八怪。
有《绝峤临风图》、《寥天孤鹤图》、《古木寒鸦图》等传世。
著有《南阜山人全集》。
高翔<1688-1753>,清画家。
字凤岗,号西唐,又作樨堂、西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江苏甘泉<今扬州>人。
石涛晚年居扬州,与高为忘年交,石涛死时高年二十,每逢清明必扫墓,终生不男婚女嫁。
擅画山水,画梅风格疏秀,间作佛像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
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
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
高鹗<约1738-约1815年>,清文学家。
字兰墅,一字云士。
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
汉军黄旗内务府人。
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
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顺天乡试举人。
六十年进士。
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
嘉庆六年<1801年>为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
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
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为官两袖清风。
高鹗除有《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外,另有诗文着作多种,《清史稿·文苑二》着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着录《高兰墅集》,今俱佚。
现存《兰墅十艺》<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
高朗亭<1774-?>,清戏曲演员。
工花旦。
艺名月官。
安徽安庆人。
祖籍江苏宝应。
17岁随三庆徽班进京,声名鹊起。
30岁时任三庆班主。
此时三庆班已与四喜、春台、初春三班并列,史称四大徽班。
高朗亭曾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
道光十四年<1834>三庆班由陈金彩任班主,高朗亭可能在此前去世。
高朗亭演出的花旦戏给人耳目一新、心脾顿豁之感,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表现女性的神态,无不生动逼真。
他能戏甚多,仅《傻子成亲》留下了剧名。
由于高朗亭为徽调雄踞北京开了先声,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
其他高姓名人有高姓始祖之一高傒;春秋时齐国大臣高止,孔子弟子高柴;三国蜀将领高翔;晋文人高柔;北朝北魏大臣高澄,东魏大臣高浚,北齐皇帝高殷、高演、高湛、高纬、高恒,北齐大臣高涣;南宋学者高暨,诗人高翥;金大臣高汝砺;元大臣高鸣;明大臣高节,医学家高武;清学者高贤,医学家高斗魁等。
近当代高姓名人政治家高岗,青运领袖高君宇,新四军将领高敬亭,爱国将领高树勋,爱国民主人士高崇民,自动控制专家高为炳,电工专家高景德,化学家高济宇、高怡生、高振衡,地质学家高振西,天文学家高鲁、高平子,病毒学家高尚荫,心理学家高觉敷,语言学家高名凯,作家高士其,诗人高旭,画家高奇峰、高剑父,摄影家高帆,钢琴教育家高杰,京剧演员高庆奎、高盛麟,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小品演员高秀敏,跳水运动员高敏,足球运动员高洪波等。
阅读: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