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崔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联典:
  一门孝友;
  三礼义宗。

  上联:唐代武城人崔邠,字处仁,进士出身,历官吏部侍郎、太常卿,以耿直知名。
三代同灶,和睦相处,宣宗曾说他家“一门孝友,可为士族的典范。
” 下联:南朝梁东武城人崔灵恩,少时读遍五经,尤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三传”<《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在魏时官太常博士,入梁官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聚徒讲学时,听者常有数百人,后出任桂州刺史。
著有《三礼义宗》等
  世推三虎;
  人羡五龙。

  上联:唐中书舍人崔琳及弟崔珪、崔瑶,俱列肇棨戟,世号“三虎”,因官阶都在三品以上,又号“三戟崔家”。
 下联:唐博陵安平人崔玄暐及其弟崔昪、子崔琚、孙崔涣、曾孙崔郢五人,人称“五龙”。
崔玄暐,明经科进士,深得武则天赏识,长安年间官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一生以清白著称。
崔昪,历官司刑少卿、尚书右丞。
崔琚,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崔涣,历官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
安史之乱中,在路上迎接玄宗入蜀,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时官江淮宣谕选补使,代宗时官御史大夫,因批评宰相元载而被贬为道州刺史。
崔郢,历官商州防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五原贤守;
  四皓齐名。

  上联:东汉崔寔,字子真,桓帝时任议郎,后迁司马,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
终官尚书。
 下联:汉崔广,号夏黄公,为“商山四皓”之一
  覆瓯待相;
  却璧鸣廉。

  上联:唐武城人崔琳,受玄宗器重,曾写下他的名字,用金瓯覆盖。
 下联:北魏安平人崔挺,字双根,孝文帝时官光州刺史、光州大中正、北海王司马。
为官廉洁,有人送他玉璧,被他拒绝,说:“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和睦妯娌;
  善事姑嫜。

  上联:宋苏少娣嫁崔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娌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
 下联: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秉仁岳峻;
  动智渊明。

  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八行称于众口;
  三相出诸一门。

  上联:宋代崔贡,字迁硕,仁和人。
端重有学识。
大观中诏天下郡县保任士有“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行者,贡入太学,司成考验以闻,后授密州文学以卒。
乡尊之曰“八行先生”。
 下联:唐朝进士崔铉,官中书舍人、学士承旨,封魏国公,一门三相
  中年弍才号大儒;
  少小博学通百家。

  上联:东汉官吏、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字子玉,涿郡人。
十八岁进京师,精通天文、历数等,后举弍才,被荐为宿德大儒,从政有绩,升迁济北相。
 下联:东汉文学家崔斛,字亭伯,涿郡人。
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
后官至司徒
  教民纺织留世远;
  立石直笔播誉长。

  上联:崔寔。
 下联:后魏司徒崔浩,字伯渊,清河人。
诏总理史务,监秘书事,作国书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族之灾
  苏少娣能和妯娌;
  唐夫人善事姑嫜。

  上联:苏少娣。
 下联:唐夫人
  床堆象笏兴宁里;
  名卜金瓯宰相家。

  河南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
祀此支崔氏始祖崔思义,祠堂背临洛水,南望嵩山,占地面积达2900平方米,由舞楼、山门、耳房、拜殿、过厅、正殿、配殿、偏殿、库房、厨房等十余处建筑组成,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联。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人。
开元进士。
曾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黄鹤楼》一诗。
甚为李白所推崇。
李白《登黄鹤楼》诗中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有《崔颢集》
  慈父神君,民歌遍汲县;
  清风高节,师表出增城。

  上联:汉代官吏崔琼。
 下联: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字正子,增城人。
治绩卓著。
谥清献,有《菊坡集》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
  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阳廷、崔显达题安徽岳西沙岭崔氏支祠
  
阅读:3288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