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裴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联典:
  姓启周代;
  望出河东。

  指裴姓源流和郡望
  玉山映照;
  武库纵横。

  上联:西晋河东闻喜人裴楷,字叔则,年轻时就以精于《老子》、《周易》而知名,容貌俊美,如在玉山上行走,当时人称“玉人”。
武帝为抚军时,用他参与军事,后为吏部郎,武帝即位后,他历官散骑侍郎、侍中、中书令,封临海侯,与张华、王戎等人并掌机要。
 下联:西晋哲学家裴頠,字逸民,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的儿子,博学多闻,通医术,惠帝时官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封武昌侯,官至尚书左仆射。
曾向惠帝建议重修国学,刻石写经,及改定度量衡制。
对时俗的放荡不尊儒术深感忧虑,著有《崇有论》,反对何晏、王弼的“贵无”,学说。
周弼赞他“頠若武库,五兵纵横”
  太平宰相;
  典选知人。

  上联:唐裴坦,字知进,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福建观察使裴乂之子。
大和八年登进士第。
历宣歙从事,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
大中初任楚州刺史。
又历户部员外郎、左司员外郎。
令狐绹荐为职方郎中、知制诰。
十一年四月,为中书舍人。
十三年十一月,权知礼部贡举,放咸通元年春榜。
咸通二年,出为江西观察使。
五年,为谏议大夫。
咸通末,出为华州刺史。
乾符元年二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五月,卒。
因居太平里,号“太平宰相”。
 下联:唐裴行俭,通兵法,善知人,典选有知人之明。
因功封闻喜县公
  堂开绿野;
  绩著桂林。

  上联:唐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力主削除藩镇。
元和十二年督师破蔡州,唐代藩镇判乱的局面暂告结果。
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风烈”的赞美。
因功高为牛僧孺、李宗闵所忌,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徙东都留守,乃作别墅“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觞咏其间。
 下联:唐裴怀古,寿州寿春<安徽寿县>人。
高宗时累迁监察御史,抚定南方。
从阎知微出使突厥,被囚后逃归,祠部员外郎。
又为桂州都督,迁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幽州都督。
为官清介审慎。
韩琬赞他“驭士信,临财廉,国名将”
  媒谐玉杵;
  女返黄蛾。

  上联:唐裴航以玉杵为聘,娶女仙云英。
 下联:唐参军黄蛾已聘之女为郡牧所夺,献于裴度,度获悉其情,还其女于黄娥
  首创制图六体;
  独主立业一经。

  上联:晋代司空、地图学家裴秀,字秀彦,少好学,八岁能属文。
后以职在地官,作《禹贡地图》十八篇。
他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制图六体”,在世界地图史上有重要地位。
 下联:南齐文陵太守裴昭明,常曰:“一身之外,夫复何须?子孙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不如一经”
  衣锦荣归光故里;
  非异人任在吾身。

  裴姓“裴”字析字联
  司空斯文推八岁;
  将相才名震四方。

  上联:裴秀。
 下联:裴度
  丰仪映人,如见玉山美质;
  挺身陷阵,时号黄雏少年。

  上联:晋裴楷,字叔则。
文帝时为丞相。
武帝为时抚军,以为参军,寻为吏部郎,转中书郎。
及受禅,拜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入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转侍中。
惠帝初转卫尉,迁太子少师,坐杨骏免。
寻封临海侯,转尚书,进中书令,加侍中,又加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卒谥元。
 下联:北周骠骑大将军裴果。
字戎昭,闻喜人。
少慷慨有志略。
魏太昌中,为平联郡丞,从军征讨,每先登陷阵,勇冠当时。
累官隆、眉、复三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
  风物饯流年,资水滔滔,淘尽游人信息;
  江山留胜迹,碧峰隐隐,飞扬志士襟怀。

  湖南益阳裴公亭联。
亭在资水大桥头,为纪念唐大中时兵部侍郎裴休所建。
裴休,字公美,穆宗长庆年间登进士科,双举贤良方正科。
文宗大和初年<827>入为监察御史。
大中六年<852>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制新法十条,立税查法十二条,人以为便,秉政五年,罢为宣武军节度使,封河东县子。
久之,由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历任昭义、河东、凤翔、荆南四书度使。
咸通初年入为户部尚书,累迁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
其善为文辞,书楷遒媚,自成体法
  百代启文明,于领袖纵横,自古风流推北郡;
  千秋绵甲第,于午桥绿野,如今嗣续冠东都。

  江苏丹阳裴家村裴氏宗祠联
  
阅读:3709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