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陆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
楚人,为刘邦客,有辩才。
汉高帝十一年奉命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附汉称臣,归拜太中大夫。
惠帝时高后用事,病免家居。
高后时,右丞相陈平用陆贾之策,深结太尉周勃,以挫吕安刘。
汉文帝元年,再次以太中大夫职使南越,令赵佗谢称帝犯汉之罪,长奉贡职。
有《楚汉春秋》、《新语》等。

  陆逊<183-245>,三国吴将领。
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世江东大族,少孤。
建安九年<204>孙权召为掾属,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代理县令。
因功授定威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219>吕蒙荐为荆州督,夺荆州,升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
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拜为大都督,率兵西击刘备。
次年六月,用火攻获胜。
加拜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
黄龙元年<229>,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
赤乌七年<244>,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陆绩<187-219>,三国吴臣。
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字公纪。
六岁时见袁术于九江,怀橘遗母,时称其孝。
后仕吴,官至郁林太守。
博学多识。
通天文、历算,著有《浑天图》,并为《周易》及扬雄《太玄经》作注。
陆续东汉会稽吴<治今浙江绍兴>人,字智初。
仕郡户曹吏,后为郡门下掾。
坐楚王刘英谋反事系洛阳狱,后获赦。

  陆抗<226-274>,三国吴将领。
字幼节,吴县人。
陆逊次子。
逊死,率父旧部,任建成校尉,后历任中郎将、柴桑督、北将军、镇东将军。
孙皓即位后,加镇东大将军、领益州牧。
西陵督步阐叛降西晋,陆抗率兵平叛,斩步阐。
升为大司马,领荆州牧。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字士衡。
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陆抗子。
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文学上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太康末与陆云入洛阳拜谒太常张华,华大为爱重。
太安二年<303>成都王司马颖举兵伐长沙王司马乂,陆机为前锋都督,兵败遭谗被杀,夷三族。
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工诗擅赋,所作《文赋》为我国最早以赋体写成的文学理论专著。
擅草书。
有《陆平原集》。

  陆云<262-303>,西晋文学家。
字士龙。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文学上与兄陆机并称二陆。
西晋末年官清河内史,世称陆清河。
后与陆机同时遇害。
陆云今存有《与兄平原书》三十五篇,内有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有益见解。
另存赋八篇,诗歌若干,代表作《为顾彦先赠妇》、《答张士然》等。
原有集,已佚。
明人张溥辑有《陆清河集》。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
字元德,一字见寂。
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
道人。
元嘉末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卖药,宋文帝请入皇宫讲道,坚辞而去。
曾在庐山修道。
宋泰始三年<467>奉命再至建康,在崇虚馆广为收集道家之书,并加以整理鉴别,奠定道藏基础。
撰《三洞经书目录》,为最早的道藏书目。
精象讳之学,曾与陶渊明、僧慧远结社。
著《斋戒仪范》,道教仪式因而完备。
卒谥简寂先生。

  陆探微,南朝宋画家。
吴<今江苏苏州>人。
宋明帝<465-472>时常在侍从。
擅人物肖像、飞禽走兽、佛教图像,多为宫廷贵族描绘肖像。
画学顾恺之,后形成笔迹周密、线条劲利风格。
又受书法家张芝一笔书影响与启发,创一笔画。
所画人物造型清秀,神态和蔼,自然洒脱,被称为“秀骨清像”,富有创造性和时代特征。

  陆德明<约550-630>,唐经学家、训诂学家。
名元朗,字德明,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陈后主时任左常侍,隋炀帝时为国子助教,贞观初年任国子博士,封吴县男。
先秦经典文献的文字和意义,几经演变,后人理解发生困难,汉魏以来很多学者除了为古书作注以外还作音义。
陆德明采集二百三十多家说法,考辨异同,写出《经典释文》,既是阅读古书的工具书,又为研究音韵训诂提供了大量宝贵材料。

  陆法言<562-?>,隋音韵学家。
临漳<今河北省临漳县>人。
名词,以字行。
其先为鲜卑族步陆孤氏。
官承奉郎,因父故罢官。
隋文帝开皇初年<581>与刘臻、萧该、严之推商订体例,参酌群书,于仁寿元年<601>写成《切韵》五卷,以平、上、去、入分韵收字,是唐宋韵书的始祖。
全书现已不传。

  陆羽<733-约804>,唐学者。
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宁翁、竟陵子。
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识渊博,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避“安史之乱”,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间亲自调查和实践,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了创始之作——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陆龟蒙,唐文学家。
字鲁望。
苏州<今属江苏>人。
举进士不中,居松江甫里经营茶园,常泛舟太湖,自称江湖散人。
后以高士召,不赴。
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
他的诗作讽刺封建官员残酷剥削人民,揭露将军以人民生命求高功;也有一些即景抒怀的近体,情趣清高,神韵颇佳。
小品文成就尤胜于其诗。

  陆贽<754-805>,唐臣、文学家。
字敬舆。
嘉兴<今属浙江>人。
大历进士,中博学鸿词科。
授郑县尉。
罢归。
复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召为翰林学士。
建中四年<783>朱泚兵变,随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
贞元八年<792>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十一年,为裴延龄所构陷,贬忠州别驾。
在郡十年,闭门避谤,考校药方,撰《集验方》五十卷。
谥号宣。
擅骈文,尤长于奏疏。
有《翰苑集》等。

  陆淳,唐经学家。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字伯沖,后改名质。
官左拾遗,转太常博士,累迁左司郎中,后改国子监博士。
历信<今江西上饶>、台<今浙江临海>二州刺使。
师事啖助、赵匡,传其《春秋》学,综合二人之说,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开宋儒怀疑经传之风。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绍兴中,应礼部试,名列第一,被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历夔州通判、宝章阁侍制等。
工诗、词、散文。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诗坛四大家。
其诗表达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并抒发自己立志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愤。
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对农民的痛苦寄予深切的同情,且常与爱国精神相连系。
其词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特色。
其文章多贯穿爱国感情,记铭序跋类,为其散文之精华。
部分作品亦有消极感伤成分。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

  陆九韶,南宋学者。
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
字子美。
隐居不仕,讲学梭山,号梭山居士。
与弟九龄、九渊并称“三陆”,主张为学应“切于日用”<主要指封建伦理实践>,和朱熹进行辩论,反对在宇宙本原“太极”上还有更高本原的“无极”之说。
认定《太极图说》非周敦颐作。
著有《梭山日记》、《梭山文集》等。

  陆九龄<1132-1180>,南宋学者。
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
与陆九韶、陆九渊并称“三陆”。
乾道进士,初授桂阳军学教授。
后历任兴国军教授、全州教授,自少以圣贤为师,稍长补入郡学,独尊程颢、程颐之说。
博阅百家之书,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终生以讲学著述为业。
著有《复斋集》。

  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子静,号存斋。
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
学者称象山先生。
曾任靖安、崇安县主簿,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
治学途径与兄九韶、九龄有共同倾向,人称三陆,以九渊影响最大。
他的心学在宋明理学中一直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相抗衡。
以心即理为其思想核心,把自然的普遍规律与封建纲常伦理合而为一,认为是人所固有的先验意识。
其心学唯心主义,到了明代又由王守仁进一步阐释,发展成为陆王学派。
他的论学书札、讲学语录和诗文,在他死后由其子陆持之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陆秀夫<1236-1279>,南宋臣。
字君实。
宋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
李庭芝镇扬州,邀陆秀夫为幕僚。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
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
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
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赵昰为帝,重建宋廷。
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
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
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昰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
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陆秀夫负帝跳海。
有《陆忠烈集》传世。

  陆广,元画家。
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
擅山水,取法黄公望、王蒙,风格轻淡苍润,萧散有致,后人评其格调在曹知白、徐贲之间。
能诗,工小楷。

  陆友,元文学家。
字友仁,一字宅之,号研北生。
平江<今江苏苏州>人。
父以贩布为业,友苦于学,博览诸书。
工书法,真、草、篆、隶皆通。
精鉴赏,能辨三代汉魏以来钟鼎铭刻,于晋唐法书、名画,皆有精识。
虞集、柯九思识其才,荐于朝中,未及用而南归。
曾作《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七言古诗,可作研究《水浒》故事演变资料。
藏书丰富,所藏自经史传记、权谋数术、汜胜虞初及百家众技之书,皆鳞次栉比。
又编次藏书,条分类别,撰为《陆氏藏书目录》。
著有《研史》、《墨史》、《印史》、《杞菊轩稿》、《研北杂志》等。

  陆治<1496-1576>,明画家。
字叔平,号包山。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工诗文,书法长于行、楷,绘画擅花鸟、山水。
其花鸟长于工笔,兼作工写结合。
工笔花鸟,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兼得徐熙、黄筌遗意。
其山水继承吴门派传统,间师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所画景致奇险,用笔或劲峭,或细秀,或爽利,富有变化,意境清朗。

  陆采<1497-1537>,明戏曲作家。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原名灼,字子玄,号天池、清痴叟。
少为校官子弟,不屑守章句之学。
年十九作《王仙客无双传奇》<一名《明珠记》>,名重一时。
另有传奇《南西厢》、《怀香记》。
又著《冶城客论》等。

  陆炳<1510-1560>,明臣。
平湖<今属浙江>人。
嘉靖八年<1529>举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
袭父职指挥佥事,以救驾功得宠,累官至左都督。
掌锦衣卫事。
势倾一时。
与严嵩勾结,告发仇鸾阴私,鸾忧惧死,以至戮尸。
帝数兴大狱,炳多保护善类。
礼待士大夫,未曾构陷一人,朝士多称其贤。
卒官。
赠忠诚伯,谥武惠。

  陆子刚,明玉器工匠。
江苏太仓人。
擅玉器雕刻,长于立雕、镂雕、阴刻、剔地阳纹、镶嵌宝石及磨琢铭文印款等技艺。
所雕玉器大都为日用器皿,如壶、杯、水注、笔洗、香炉之类,能在所雕器物上雕琢出人物、花卉、鸟兽及几何图案、诗词、铭文等。

  陆世仪<1611-1672>,明清之际学者。
太仓<今属江苏>人。
字道威,号刚斋、桴亭。
为明末清初学者。
曾从刘宗周问学,后改宗程、朱理学。
明亡后,隐居讲学,历主东林、毗陵、太仓诸书院。
与陆陇其并称“二陆”。
有《思辩录》、《复社记略》等。

  陆陇其91630-1692>,清初学者。
字稼书,浙江平湖人。
康熙进士。
历官嘉定、灵寿知县,惠政不可胜纪。
行取御史,再疏痛斥藉捐纳以济国用,因是外调,遂乞假归。
卒,谥清献。
陇其学崇程朱,得其正宗。
著述丰富,有《三鱼堂文集》等。

  陆次云,清文学家。
字云士,号北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官江苏江阴知县,有善政。
次云高才绩学,著述甚富。
能诗文,时有新意。
选清初诗,名曰《诗平》。
官江阴时,与汤右曾过从甚密,时相唱和。
江阴或称澄江,因以名集。
有《澄江集》等。

  陆建瀛<1792-1853>,清臣。
字立夫,湖北沔阳人。
道光进士。
初授编修,以“才敏任事”,“又善事要津”<《清史稿》>。
由道员、布政使,巡抚迁至两江总督,有政绩。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克武昌,授为钦差大臣,赴九江阻击太平军东下,溃败,被革职,南京城破,被太平军杀死。

  陆懋修<1818-1886>,清医学家。
字九芝。
江苏元和<今苏州>人。
世代通医。
弃科举,以医学著名。
咸丰中,行医于上海。
医学宗旨恪守张仲景。
认为温病即包括在伤寒中,治温病法不出《伤寒论》之外;又区别温病与瘟疫之不同,纠正医者误混。
著有《内经运气病释》、《阳明病释》。
光绪中卒。

  陆心源<1834-1894>,清末藏书家。
字刚父、刚甫,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
家居归安<今浙江吴兴>。
生平好聚书,共建藏书室三所,藏书逾万卷且多珍本,为当时四大藏书家之一。
勤于著述,其合编著作有《潜园总集》。
并撰有《皕宋楼藏书志》、《皕宋楼藏书续志》、《义顾堂题跋》、《义顾堂续跋》等目录学方面著作。

  陆润庠<1841-1915>,清末大臣。
字云洒,号凤石,元和<今苏州>人。
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授编撰。
历任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侍郎。
1886年曾受命在苏州创办苏纶纱厂,又开设苏经丝厂。
1900年后授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擢左都御史。
1906年署工部尚书,次年任吏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
宣统二年<1910>任东阁大学士。
辛亥革命后,留毓庆宫,为溥仪师傅,授太保。

  陆镜若91885-1915>,中国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
江苏武进人,原名辅,号扶轩。
曾先后参加春柳社、文艺新剧场、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等戏剧团体。
著有剧本《家庭恩怨记》等。

  其他陆姓名人有三国吴晋间散文家陆喜;南北朝北魏将领陆突、大臣陆凯,陈文人陆瑜,齐梁间文人陆煦;唐书法家陆柬之;明大臣陆树声,学者陆楫等。
近当代陆姓名人有革命家陆定一,民主革命者陆浩东,北洋政府官员陆宗舆、陆徵祥,桂系军阀陆荣廷,物理学家陆学善,自动控制和航天工程专家陆元九,医学家陆渊雷,心理学家陆志韦,古典文学研究家陆侃如,语言学家陆宗达,出版家陆费逵,作家陆天明、陆星儿,书画家陆俨少,作曲家陆华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演员陆毅,体操运动员陆莉等。

阅读:3408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