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栾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迁徙:
  栾成子栾枝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回国后任下军主将,后来在城濮之战中为打败楚国立下大功,位列公卿之一。
栾枝子栾盾官任下军主将,孙栾书曾执掌国政,当时栾氏是晋卿中势力最大一家。
公元前552年,栾氏在争权斗争中失败,被其他公卿攻灭,栾书的孙子栾盈出奔楚国,旋入齐,两年后“潜入晋为乱,战败,奔曲沃。
晋人围而克之,尽灭栾氏党族。
”另外,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坚,字子栾,子孙以其字“栾”为姓,春秋时有景公大夫栾施即其后也,其在权利之争中败北,出奔鲁国<都今山东曲阜>。
栾姓经此打击,子孙无奈亡命他乡,秦汉之际,栾姓已分布于胶东半岛、鲁西南、河南商丘、河北临漳、山西离石等地,并逐渐在今河北临漳、山西离石一带形成大的聚落,东汉以后,栾姓在上述两地繁衍发展成为望族,此两地在古时分别隶属魏郡与西河郡,故后世栾姓有以魏郡与西河为其郡望堂号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栾姓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四方,加之魏郡地处兵家必争之地,几度焚于战火,是故栾姓广播于黄河中下游各省,并有南迁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南方省份者。
后世的唐末五代、南宋偏安、金元铁蹄践踏江南,无一不伴随着血腥的杀戮和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些历史变故客观上也促进了北方百姓开发南方、播迁南方的壮举,在这场历史动荡中,也加速了栾姓南迁的步伐,扩大了栾姓分布的区域。
明初,山西栾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
清入关后,广袤的东北平原只有少数满人与驻军居留,其土地肥沃而又地广人稀,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北沿海等地之贫民不顾清廷禁令,渡海闯关东谋生,栾姓即是当年闯关东的百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后裔遍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之东北区。
如今,栾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黑龙江等省为多。
目前栾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四十二位。

  
阅读:3275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