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谭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谭峭,五代道教学者。
字景升。
泉州<今属福建>人。
少时不从父命求仕进,喜好黄老神仙之学。
后出游终南山,入巴蜀,学道青城山,师事邛州何昌一,服炼辟谷养气术,与陈抟相师友。
曾撰《化书》六卷,提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思想;认为世界万物起源于“虚”,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后复归于虚,追求“虚实相通”的“大同”境界。
认为“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
虚实相通,谓之大同”。
此“大同”即其最高的修炼境界。
明道士王一清有《化书新声》为之注释发挥。

  谭延美<921-1003>,北宋将领。
大名朝城<今山东朝城>人。
少为盗于乡里。
周世宗镇澶渊,募置帐下。
即位后,从淮南,迁控鹤军副指挥使。
入宋,补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
雍熙中,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率军出飞狐北,击败辽兵,以功擢防御使。
端拱初,徙知宁远军,会辽兵抵城下,延美开门示之,敌不敢入,引兵退去。
咸平中,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卒。

  谭纶<1520-1577>,明将领。
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人。
嘉靖进士。
三十年<1551>任兵部主事,后署郎中事。
三十四年击退窜犯南京之倭寇,以功任浙江台州知府。
三十七年大败浙东倭寇,升浙江按察副使。
三十八年,平息浙江中郁倭患。
次年,升浙江布政司右参政兼诲道副使。
四十二年为右佥都御史,提督福建军务兼巡抚,率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捣毁平海卫倭巢,升右副都御史。
四十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隆庆元年<1567>总督蓟辽,与戚继光训练军队,加强北方防务。
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卒于任上,谥襄敏。
主持兵事三十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
有《谭敏襄遗集》。

  谭元春<1586-1637>,明文学家。
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
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博学多闻,天启七年举乡试第一。
喜游大山名川,足迹遍及中国东南。
与同乡钟惺作《唐诗归》及《古诗归》,名满天下。
同为明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竟陵体”的创始者。
提倡抒写性灵,但追求幽深孤峭而流于艰涩。
著有《岳归堂集》、《谭友夏合集》、《谭子诗归》等。

  谭廷襄,清臣。
字竹厓。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道光进士。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于1858年<咸丰八年>任直隶总督。
英法联军北犯大沽时,力主议和,不为战守,致大沽炮台失陷,革职充军。
次年署陕西巡抚。
1861年在山东巡抚任内镇压宋景诗、幅军、长枪会等起义军。
1862年<同治元年>暂署河东河道总督,1866年署湖广总督,次年擢刑部尚书,兼署吏部,卒于任上。

  谭献<1832-1901>,清文学家、藏书家。
原名廷献<一作献纶>,字仲修,号复堂。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同治举人,任含山、歙县等地知县。
尝游弋于燕、赵、齐、鲁间,遍交文人学士。
工诗、词、文、赋,以词见长。
通古今治乱典故。
生平好聚书、刻书,藏书数万卷,亦精于鉴别校勘。
尤以藏前人词曲为富。
辑有《复堂词录》,刊《半厂丛书》。
著《复堂日记》,为叙版本之书,考版本源流、题识、藏书题跋之类。
另有《复堂类集》、《词辨》、《箧中词》等。

  谭绍光<1835-1863>,太平天国将领。
广西桂平<一说象州或平南>人。
壮族。
道光三十年底<1851>参加金田起义,后隶李秀成部。
咸丰八年<1858>参与摧毁江北大营。
十年在击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等地时建有战功。
同治元年<1862>封慕王,率军攻打上海。
次年率所部坚守苏州,奋勇作战,后被叛徒刺死。

  谭鑫培<1847-1917>,京剧演员。
先工武生,后改老生。
湖北江夏<今武汉>人。
幼随父谭志道进京,入金奎科班学老生。
出科后搭永胜奎班和三庆班演出,并向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学艺。
1880年<光绪六年>转入四喜班,不久自组同春班。
1890年任踦平署外学民籍教习,专演老生戏。
1900年后,演技愈趋成熟,演出轰动京沪两地,人称伶界大王。
1917年被北洋军阀逼演堂会后心情抑郁,不久病逝。
其子小培、小培子富英、富英子元寿,均演老生。
弟子仅王月芳、余叔岩二人。
他一生创造了众多艺术形象,在唱念做打方面均有独特风格,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念白字斟句酌,清晰流畅;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
艺术上富有革新精神,文武昆乱不挡,至今仍被京剧老生所宗法。
与孙菊仙、汪桂芬并称老生三杰。
代表剧目有《空城计》、《捉放曹》、《定军山》、《战太平》、《汾河湾》、《战宛城》等。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
湖南浏阳人。
父继洵,官至湖北巡抚。
少年时博览群书,好任侠,喜词章,富于思想。
青年时期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
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治腐败,益思奋发有为,立志救国救民,故自名壮飞。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
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
遂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维新之风。
为追求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他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北游访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然科学发生兴趣。
在访学中,还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并通过梁启超进一步了解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观点。
1896-1897年,他以父命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待委,时往上海与梁启超讨论学问,研究变法理论,还潜心读书,与杨文会研讨佛学,撰成其代表性著作《仁学》。
1898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等,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
谭嗣同被荐,奉召进京,参与新政。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反对新政。
谭嗣同等幻想得到袁世凯对变法维新的支持,但迅即被袁出卖。
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
谭嗣同拒绝出走。
24日,被捕下狱。
28日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
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其他谭姓名人有战国时吴名士谭夫吾;宋大臣谭章、谭世勣、谭申;明将领谭济,学者谭隆;清将领谭布,反清起义将领谭富,诗人谭元泰等。
近当代谭姓名人有革命家谭平山,军事家谭震林、谭政,政治家谭冠三、谭启龙,民主革命者谭人凤,国民党官员谭延闿,计算机专家谭浩强,地质学家谭锡畴,遗传学家谭信,历史学家谭其骧,学者谭戒甫,科普作家谭征,作家谭元亨,画家谭勇,作曲家谭小麟,歌手谭咏麟、谭晶,京剧演员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跳水运动员谭良德,击剑运动员谭雪等。

阅读:3002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