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柴武-前163>,西汉将领。
率二千五百人起兵于薛地<今山东滕州东南>,援助刘邦义军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后随刘邦至壩上。
高祖二年<前205>破齐厉下军,以功封棘蒲侯。
五年<前202>,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韩信为前将军,率军三十万从正面攻项羽,孔将军率左军,费将军率右军,绛侯、柴武在皇帝后。
七年<前200>春,韩王信投降匈奴,十一年<前196>柴武带兵前往参合<今山西阳高南>平定。
柴武写信给韩王信劝其返汉,韩王信婉拒,柴武与韩王信交战,血屠参合,斩韩王信。
汉文帝三年<前176>济北王刘兴居乘匈奴入侵之机,起兵谋反,文帝使柴武前往征讨,破济北军,擒济北王。
卒后,葬于今河北栾城东,称柴武台。
柴绍-628>,唐将领。
字嗣昌,临汾<今属山西>人。
少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名,隋时补太子千牛备身。
娶李渊女平阳公主为妻。
隋大业末,从李渊起兵,屡从征战,累建功勋,进封霍国公。
迁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寇边,绍率军掩击,获大胜。
贞观时,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封谯国公卒。
柴哲威,唐将领。
绍子。
袭父爵,官右屯营将军。
因弟罪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任上。
柴令武,唐臣。
绍子。
娶巴陵公主,历官太仆少卿、卫州刺史。
封襄阳郡公。
永徽中因谋反畏罪自杀。
柴守礼,五代后周臣。
字克让,邢州龙冈<河北邢台>人。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兄。
世宗柴荣生父。
柴氏无子,养柴荣。
他以妹故仕于朝。
世宗时以光禄卿致仕,徙居洛阳。
颇恣横,曾杀人于市中,世宗不问。
与当时诸权贵之父同居洛阳,朝夕往来,惟意所为,人畏避之,号“十阿父”。
柴皇后,五代后周郭威皇后。
邢州龙冈<今属河北邢台>人。
出身大族。
嫁归郭威后,常能规谏。
早卒,郭威称帝,被追册为皇后,谥圣寿。
柴荣<921-959>,五代后周皇帝。
即周世宗。
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
后周太祖郭威内侄和养子。
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
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
军事上,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又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
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
经济上,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六十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
此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
显德二年起,伐后蜀,收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四州;此后又三次亲征南唐,至显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十四州。
六年,北伐辽,收复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县>三州及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三关。
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幽州,却因病不得不班师回开封。
同年六月死。
周世宗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柴宗训<953-973>,五代后周皇帝。
即后周恭帝。
柴荣子。
初封梁王,七岁嗣位为帝。
显德七年<960>,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他禅位给匡胤。
后周遂亡。
北宋时封郑王,死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柴成务<934-1004>,北宋臣。
字宝臣,济阴<今山东曹县>人。
乾德六年,进士甲科及第,为峡州军事推官,秩满,改曹州、单州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
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常丞、峡路转运副使。
八年,拜监察御史、知果州,转殿中侍御史,知苏州。
岁满,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
召为户部判官,迁郎中,以光禄少卿出使高丽。
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
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同知京朝官考课。
四年,同知给事中事。
出为峡路安抚使,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
真宗即位,拜给事中、知梓州。
召入朝,奉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
入判尚书刑部。
景德元年卒。
柴成务好学多能,博闻稽古,有辞学,善谈论,士人颇重其文雅。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柴成务集》二十卷,今已佚。
柴禹锡<943-1004>,北宋臣。
字玄圭,一作元圭,大名<今河北大名>人。
初为晋王赵光义之幕僚。
光义即位后倚为亲信,因监视大臣和告发秦王赵廷美有功而不断升迁,太平兴国七年<982>官至枢密副使。
雍熙二年<985>坐与宰相宋琪朋比营私被降职外放,然于知州任内能改弦易辙,勤于政务,受民拥戴。
淳化四年<993>至至道元年<995>再拜知枢密院事,其后再任节度使,知州,均勤勉如故而有惠绩。
柴宗庆,北宋臣。
字天祐,柴禹锡之孙。
以尚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入仕,历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刺史、知州、防御使、节度使等职。
仁宗即位<1022>后,官拜静难、永清、彰德诸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居官四十余年,多过失,性极贪鄙,尝利用特权倒买倒卖,纵容部曲扰民牟利,积财钜万而薄于自奉。
卒谥荣密。
柴望<1212-1280>,南宋末诗人。
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
幼颖异,五岁能诵诗书。
甫成童,博通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研习。
为文联珠贯玉,豪迈骏逸,流播江左。
嘉熙间,为太学上舍生。
淳祐六年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鉴》,忤时相,下临安狱,后放归田里,京师名公祖道涌金门外,赋诗为别。
端宗立,以布衣入直前殿。
景炎二年,特旨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
宋亡,杜门谢客,感愤激烈,每见吟咏。
与弟随亨、元亨、元彪并称柴氏四隐。
其诗近晚唐体,而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哀惋动人。
元杨仲弘序其集,谓“其诗秉于忠义,而摅于危迫。
摘词琢句,动谱音律。
雄豪超越,如天马之骤空;潇洒清扬,如春花之映日”。
词亦蕴藉风流,多伤时之作。
文效古法而出以己见,其《和归去来辞》颇有视得丧荣辱如脱屦之慨。
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
后人辑为《秋堂集》二卷,收入《柴氏四隐集》。
柴随亨<1220-?>,宋元之际诗人。
字刚中,号瞻岵,江山<今属浙江>人。
善治书,年三十七登宝祐四年进士。
累官知建昌军。
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隐居不仕,杜门谢客,号柴氏四隐。
感愤激烈,时见吟咏。
著作散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其遗稿,编入《柴氏四隐集》,
柴元亨,宋元之际诗人。
字吉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
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
宋亡,与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
人称“柴氏四隐”。
元亨工诗,集已佚,今本《柴氏四隐集》中也没有他的著作。
柴元彪,宋元之际诗人。
字炳中,号泽臞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
咸淳四年进士,尝官察推。
宋亡,与兄望、随亨、元亨隐居不仕,时称柴氏四隐。
其诗虽不及兄望,然幽忧悲感之意,往往托诸歌吟。
其词大都抒写亡国之恨与羁旅之思,如作于宋亡时的《水龙吟》云:“江左百年,风流云散,不堪重举。
”作于宋亡后的《高阳台·怀钱塘旧游》云:“凄凉往事休重省,且凭栏感慨,抚景衔杯。
”又云:“知心只有西湖月,尚依依、照我徘徊。
更多情,不间朝昏,潮去潮来。
”语虽浅露,但因身历其境,故颇能感人。
著有《袜线稿》,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辑入《柴氏四隐集》第二卷。
柴车<1375-1441>,明臣。
浙江杭州人,字叔舆。
永乐二年<1404>以举人授兵部武选司主事。
擢江西右参议,复入兵部职方司为郎中,出为岳州知州。
宣德间以兵部侍郎出按山西大同屯田,夺豪右所占田二千顷。
正统初,协赞甘肃军务,破朵儿只伯,进兵部尚书,兼理陕西屯田。
病卒于任。
柴国柱,明将领。
西宁人。
万历中由世荫历西宁守备,骁猛善射,勇冠全军,禄功进都指挥佥事。
后累进凉州副总兵。
复进都督佥事,充陕西总兵官,复改镇甘肃,会同各军击败河套、松山诸部,累加右都督。
万历四十六年<1618>调镇山海关,复移镇沈阳,后谢病辞归。
天启初,追录边功,加左都督。
柴绍炳<1616-1670>,清音韵学家。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虎臣,号省轩。
明崇祯生员。
明亡,隐居著述。
康熙间拒应博学鸿儒科。
工诗文,在“西泠十子”中,文名最著。
著有《省轩诗钞》、《文钞》、《省过记年录》、《考古类编》、《古韵通》等。
柴贞仪,清诗人、画家。
字如光。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柴世尧长女,黄介眉妻。
与妹静仪并工诗画,点染花鸟草虫,笔意韶秀,超神入妙。
《闺秀词抄续补遗》采录其诗二首。
柴静仪,清代画家、诗人。
字季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柴世尧次女。
沈镠之妻。
善鼓琴,能吟咏,擅长绘画,尤工写梅竹,画有《木犀芙蓉图》。
乃“蕉园五子之一。
著有《凝香室诗钞》、《北堂诗草》。
柴源,清诗人。
字瀚如。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给事中柴禹门女,别驾孙宇奇妻,诗人柴静仪为其祖姑。
夙有家学,娴雅工诗,中丞谭尚忠钦佩其诗,聘为女师。
著有《映学堂诗稿》。
柴潮生,清臣。
字禹门。
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雍正举人。
历官军机处章京、山西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
乾隆中,屡上疏论时政。
著名的有乾隆八年<1743>请兴天津、河间水利,以工代赈,垦辟水田;乾隆十年疏陈理财三策,主张开边外屯田以养闲散,给数年之俸饷后遣散汉军,改捐监款项以充公费等;后归家养母。
柴世进<1722-1768>,清学者。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又名姜魁。
乾隆三十三年<1768>,将写有“悖逆”词句的简帖投入两淮盐运使署,旋以“疯狂丧心”之罪被逮,杖毙。
为清代文字狱之一。
柴大纪<1730-1788>,清将领。
浙江江山人。
乾隆武进士。
累迁台湾镇总兵。
以镇压林爽文起义、固守诸罗城功迁水师提督,参赞军务,加太子太保。
清廷更诸罗县为嘉义县。
谕其“忍饥固守,唯知以国事民生为重”。
旋因出迎福康安将军礼遇不周,为其忌劾。
《清史稿》载以“纵弛贪黩、贻误军机”等罪,逮京处斩。
子发伊犁为奴。
其他柴姓名人有南朝齐诗人柴廓;唐道士柴通玄;五代后周皇亲柴宗谊、柴宗让、柴煕诲、柴煕谨;南宋大臣柴中行;元学者柴潜道;明大臣柴奇,将领柴虎,学者柴钦;清学者柴廷望等。
近当代柴姓名人有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柴世荣,解放军将领柴书林、柴成文、柴启琨,政治家柴松岳、柴树藩,农学家柴守玺、柴士俊,林学家柴凤山,放射化学专家柴之芳,化学家柴存才,化工材料专家柴润良,电子学家柴振明,自动控制专家柴天佑,计算机专家柴佩琪,机械工程专家柴之棣、柴苍修,矿业机械专家柴志浦,地质学家柴宗仪、柴东浩,建筑学家柴应龙,生物学家柴敏娟,医学家柴本甫、柴家科,中医学家柴中元、柴松岩、柴瑞震,医药学家柴逸峰,实业家柴仲圭,统计学家柴作楫,经济学家柴华峰、柴本澄、柴咏、柴效武、柴树森,历史学家柴德赓,法学家柴广钧、柴发邦,社会学家柴松林,伦理学家柴文华,外国语专家柴明颎,图书馆学家柴作梓,科技情报专家柴寿森,房地产专家柴强,外交家柴泽民,工艺美术家柴夫,作家柴德森、柴勇,书法家柴建方,画家柴祖舜,词作家柴国麓,作曲家柴珏,音乐活动家柴瑞铭,电影摄影师柴森,电影特技师柴山林,电影演员柴云清,电视制作人柴智屏,曲剧演员柴清奇,柔道教练员柴玲,乒乓球裁判员柴志光,滑翔运动员柴寿茹等。
阅读: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