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习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迁徙:
  《辞源》载:“武关,楚人谋北方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少习,商县武关也,商洛县东有少习,秦谓之武关。
”据考证,习地确切位置在今陕西丹凤武关附近的少习山一带,习姓即源于此。
此地有丹江水道通于今湖北襄樊,古属襄阳郡,汉魏三国两晋间,该地习姓名家辈出,人口繁盛,成为后世播迁于全国各地的习姓摇篮,是故后世习姓有以襄阳为其郡望堂号者。
习姓见诸史册之第一人是习响,为汉时陈相,据此可推断应为西汉时人。
据《襄阳记》所载,东汉初年,刘秀建武年间<25-56>,有习郁功封襄阳侯,曾于苏岭山立神祠,刻两个石鹿于夹神道口,俗称之为鹿门庙,后以庙名山,称苏岭山为鹿门山。
此习郁与东汉习融之子习郁恐非一人,应早于习融。
三国时,有襄阳人习珍、习祯入仕于蜀,其后人有落籍于今四川之地者。
另此际亦有襄阳人习温入仕于吴,后其后入籍于今江浙一带。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间,习姓除继续繁盛于襄阳郡外,还在东阳郡<治今浙江金华>繁衍兴旺发达,其人丁兴旺,为东阳郡之大族。
南宋偏安江南后,襄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岳飞北伐曾多次从襄阳起兵,后来,金兵、元兵均与宋兵在襄阳激烈征战,作为荆楚门户的襄阳几度焚于战火,作为襄阳大姓的习姓无奈背祖离乡,或西入巴蜀,或南迁湘江,亦有北徙于陕豫,后部分又辗转入迁晋冀。
元代以后,习姓在北方的山东、甘肃、宁夏等地,以及南方的江西、广东、安徽、广西等地都有所散布。
明初,山西习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陕西等地。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习姓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
历有清一代,湘川等地有习姓迁居云南、贵州,闽浙等地有习姓入迁台湾,山陕等地有习姓播迁内蒙、宁夏,冀鲁等地有习姓徙居东北三省。
历民国至今,习姓在全国散布之区域愈广。
如今,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陕西等地为多。
目前习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九十六位。

  
阅读:3537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