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廖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廖扶,汉经学家。
字文起,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
习《韩诗》、《欧阳尚书》,弟子常数百人。
无意仕进,专攻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
曾预知荒年,储谷数千斛,用以赈恤宗族。
年八十卒于家。

  廖立,三国蜀汉臣。
字公渊,武陵临沆<今湖南常德西>人。
刘备为荆州牧,辟为从事,擢长沙<今属湖南>太守,汉建安二十年<215>,吴吕蒙袭长沙,立脱身入蜀,为巴蜀<今四川重庆>太守。
刘备为汉中王,征为侍中。
后主刘禅即位,徙长水校尉。
诸葛亮曾赞立为“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立本意也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而官位在李严等下,心怀不满。
对丞相掾李邵、蒋琬等议论刘备、关羽之失,品评朝臣。
亮以“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之罪,于蜀建兴初废廖立为民,徙汶山郡<今四川汶川西南>。
廖立与妻子以种地为生,后闻诸葛亮卒,垂泪汉道:“我终为左衽矣!”卒于徙所。

  廖化,三国蜀汉将领。
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为关羽主簿。
关羽败亡,他在吴国诈死,乘间奉母奔蜀。
刘备命他为宜都<今属湖北>太守,后升右车骑将军,封中乡侯。
在蜀以果敢勇烈著称。
蜀亡后,被徙洛阳,途中病死。

  廖刚<1071-1143>,北宋臣。
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字用中,号高峰。
崇宁进士。
少从陈瓘、杨时学。
宣和间累官监察御史,论奏不避权幸。
绍兴初为吏部员外郎,请高宗移跸建康<今南京>,以抗金兵,并请守祖宗兵制,强干弱枝。
七年<1137>迁御史中丞,论财匮、兵骄、官冗等时弊。
旋因忤秦桧致仕。
著有《高峰文集》。

  廖德明,宋学者。
字子晦,南剑州<今南平>人。
少学释氏。
及读杨时书,大悟,就受业于朱熹。
乾道中举进士第。
以宣教郎知莆田县,务重风教,抑制强豪。
历知浔州,有政声,人多爱敬之。
迁广东提举刑狱,弹劾不避权要。
累迁吏部左选郎官,奉祠卒。
著有《槎溪集》、《文公语录》、《春秋会要》等,时称“槎溪先生”。

  廖永安<1320-1366>,明将领。
字彦敬,黄冈人,元末时,举家迁居安徽巢湖。
因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聚集人马踞卫巢湖。
朱元璋初起时,他率水军归顺;被授以管军总管之职,后升为建康翼统军元帅。
善水战,曾率军夺镇江、常州、池州,以战功升为同知枢密院事。
不久,与张士诚战于太湖,兵败被俘,拒降,被囚八年,死于姑苏<今江苏苏州>。
追封为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
张士诚被击败后,朱元璋亲迎其灵柩于城郊,葬于钟山。

  廖永忠<1323-1375>,明将领。
字乃明,巢县<今属安徽>人。
元末,随兄廖永安率水军归朱元璋,克集庆。
兄死,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
洪武元年<1368>,拜征南将军,以功封德庆侯。
四年,平蜀主明升。
八年,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

  廖升,明臣。
襄阳人。
博学有史才。
与当时名士方孝孺、王绅等交往甚密。
洪武中为左府断事。
洪武二十九年<1396>六月,升任太常少卿。
建文元年<1399>正月,敕修《太祖实录》,他与高逊志充副总裁官。
后燕王朱棣南下夺位,他闻知恸哭,自缢死。
永乐初,都御史陈瑛劾他不顺天命,效死建文帝,请行追戳。
明成祖未允。

  廖纪,明臣。
字时陈,东光<今属河北>人。
弘治三年<1490>进士。
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
正德中,官工部左侍郎。
提督易州山厂。
剩余之金无所私。
世宗立,任南京吏、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被弹劾解职。
嘉靖三年<1524>任吏部尚书。
在南京,持议与张璁合。
璁辈欲引为己援,遂用为六卿之首。
后与璁辈相牴牾,乃告老归。
卒,赠少傅,谥僖靖。

  廖燕<1644-1705>,清文学家。
字人也,号柴舟,广东曲江人。
诸生。
家贫苦学。
屡应科举不第,遂弃仕,教授为生,读书著述。
诗文恣肆犀利,不事雕琢。
论诗反对模拟堆砌。
诗作抒发怀抱,讥讽现实。
工草书,善戏曲。
诗文有《二十七松堂集》、《柴舟别集》。

  廖寿丰<1836-1901>,清臣。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字榖似,又字闇斋,晚年自号止斋。
同治进士。
光绪七年<1881>任浙江粮道。
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奏请浙漕海运,折漕收银。
十三年任贵州按察使,次年调浙江。
十六年任福建布政使,旋改河南。
到任后兴筑孟县小金堤石坝,疏浚济河,导黄入海。
十九年授浙江巡抚。
次年推行“新政”,开办蚕丝厂,设蚕学馆,颁发制茶新法,试行内河小轮船,奏设求是书院等。

  廖寿恒<1839-1903>,清臣。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字仲山,晚号抑斋。
寿丰弟。
穆宗同治间进士。
历任湖南学政,国史馆纂修,侍读学士。
1884年<光绪十年>署刑部左侍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中、法战争中,曾力主筹饷制械,抗击法国侵略军,巩固西南边防。
1897年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次年<光绪二十四年>1月24日与总理衙门王大臣约康有为问话,曾询及变法的方法步骤。
“戊戌变法”期间,视诸臣为后进,故能有所指陈,助康有为向光绪帝送书递折,传达光绪帝的“上谕”。
且助孙家鼐延请康有为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促进变法。
1900年,因病开缺回籍。

  其他廖姓名人有汉大臣廖顗,绿林起义军将领廖湛;五代楚大臣廖爽、廖匡齐,诗人廖匡图,南唐大臣廖澄,将领廖偃,诗人廖凝;宋学者廖行之,诗人廖融,节妇廖氏;元名医廖文彬;明大臣廖庄、廖希元,农民起义首领廖惠;清大臣廖仲、廖腾、廖金城、廖谷似,学者廖机、廖元度,诗人廖云锦,画家廖基杰等。
近当代廖姓名人有民主革命家廖仲恺,政治家廖承志、廖晖,红军将领廖荣坤、廖景坤、廖业琪,解放军将领廖汉生、廖容标、廖明、廖仲符、廖成美、廖运周、廖步云、廖述云、廖昌金、廖政国、廖冠贤、廖海光、廖鼎祥、廖鼎琳、廖锡龙,国民党将领廖磊、廖耀湘、廖以义,农学家廖思樟,数学家廖山涛,天文学家廖新浩,金属材料专家廖波,化学家廖代伟、廖兵、廖森,生物学家廖侃,医学家廖仲颐、廖永廉、廖镇江、廖万清、廖遇平、廖康煌,学者廖平,翻译家廖瑛,经济学家廖至柔、廖群、廖建祥、廖康玉、廖士义,财经作家廖岷,法学家廖长城,作家廖琪、廖振、廖毓文、廖华钊、廖和敏、廖小勉,艺术家廖军,书法家廖平,画家廖钺、廖野,漫画家廖冰兄,盆景专家廖坚,音乐教育家廖昌永、廖辅叔、廖一明、廖宝生,电影编导廖烨、廖峰,影视演员廖学秋,戏曲史家廖奔,编剧廖一梅,话剧演员廖凡,粤剧演员廖侠怀,川剧演员廖静秋等。

阅读:3715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