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铁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名人:
  铁木真<1162-1227>,蒙古汗国开国皇帝、杰出军事家。
即元太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意为像海一样广大的皇帝>。
蒙古族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
出身贵族。
父也速该被人毒死,他历经艰险,重振其父旧部,得以报父仇,恢复实力。
金大定末年建立宫帐,称汗。
其后连续击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等鞑靼诸部,统一蒙古各部。
金泰和六年<1206>,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建立了大蒙古国,即蒙古国大汗位,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制定了各项政治军事制度,实行军政和一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组织,逐渐泯灭了各部落之间的界限,形成了共同的蒙古族。
之后,大肆对外侵掠,扩展疆域,吞食金国土,灭亡西辽和西夏。
宋宝庆三年<1227>,于统军攻宋途中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

  铁迈赤,元将领。
合鲁部人。
善骑射。
从铁木真平定西夏,又从阔出、忽都秃、铁木答儿定河南。
1259年受忽必烈指令率领兵卒千人。
铁骑三千迎由广西北上的兀良哈台到岳州。
随从忽必烈在失木土平定叛王。
至元七年<1270>授为蒙古诸万户府奥鲁总管。

  铁哥术,元将领。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境内>人,世居五城,后徙京师。
铁哥术沉鸷有才。
时有拥兵叛者,铁哥术率族人平定之,以功擢隶州、后迁德安府达鲁花赤。
后又平定蔡知府之叛,复以其诚制止了诸将欲屠城之举。
累官至婺州路达鲁花赤。
死后封云国公。

  铁穆耳<1265-1307>,元代皇帝,即成宗。
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
至元三十年<1293>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
次年忽必烈去世,由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支持,铁穆耳继帝位,建元元贞,后改大德。
遂罢侵日本、侵安南之役,减免江南地区的一部分赋税,又令编辑整理律令。
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
但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
在用人上倾心任用的仍是伯颜<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
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这些色目官僚与皇后卜鲁罕内外勾结,淆乱朝政,官场中贪污因循的风气大盛。
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铁穆耳又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扰,酿成云南、贵州各族人民起义。
这些举措都导致国力空虚,政治日趋黑暗。
但他在位时,元军成功地击败了海都、笃哇的侵扰,迫使窝阔台和察合台两兀鲁思的统治者息兵请和,重振大汗在西方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基本上结束了西面延续四十多年的皇室内争。

  铁失,元臣。
亦乞刺思部人。
仁宗时,以外戚世勋恩,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宣徽使。
英宗即位,领太医院使,寻兼领中都威卫都指挥使。
次年,特授御史大夫。
至治三年<1333>,诏命振举台纲,独署御史大夫事。
忙贪鄙,与铁木迭儿表里为奸,恣行不法。
及英宗即位,以拜住为右丞相,实行新政,以进贤退不肖为急务,他恐无以自保,乃杀英宗及拜住于南坡。
史称“南坡之变”。
又北迎也孙铁木耳即位,是为泰定帝,未几被诛。

  铁铉<1366-1402>,明将领。
字鼎石。
邓州<河南邓县>人。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
1400年,燕王朱棣南下途中攻济南,他与都督盛庸一起守御。
他以计焚燕王兵攻城器具。
又伪降,伏壮士城上,候燕王人,下铁板击之。
正巧时间掌握不准,燕王未入而铁板下,燕王遂策马驰回,济南围解。
他升兵部尚书。
1402年燕王再次挥师南下避开凤阳淮安两座坚城,直抵扬州,于6月渡江,谷王朱橞及京师守将李景隆开门献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燕王即帝位。
此时他犹屯淮上,兵溃被执,反背坐庭中谩骂。
被磔于市。
福王时追谥忠襄。

  铁保<1752-1824>,清臣。
满洲正黄旗人,栋鄂氏,字治亭,一字梅庵,乾隆进士。
嘉庆间历任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并充八旗通志馆总裁等职。
收集满人诗文,编成《白山诗介》,后又重加增辑,仁宗赐名为《熙朝雅颂集》,他还善书法,与刘墉、翁方纲齐名,并刻有《惟清斋帖》,又著有《惟清斋集》。

  铁良<1863-1938>,清末遗老。
满洲镶白旗人。
字宝臣。
曾为荣禄幕僚。
后任户部、兵部侍郎。
1903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任练兵大臣,协助袁世凯创设北洋六镇新军。
继任军机大臣。
1906年任陆军部尚书,与袁争夺北洋新军统帅权。
1910年调任江宁将军。
辛亥革命时,防守南京,与革命军作战,并与善耆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建立后,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进行清帝复辟活动。

  其他铁姓名人有宋文士铁南仲;元宗室铁木见,大臣铁连;清大臣铁祺等。
近当代铁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铁瑛,电子学家铁大镇,化工专家铁金山,编辑家铁恩惠,翻译家铁大章,作家铁凝、铁流、铁竹伟,摄影记者铁矛,电台审译铁犁,画家铁毅,歌唱演员铁金,四胡演奏家铁钢等。

  附: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
  铁公祠,位于山东济南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园。
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
是大明湖中的园中园,197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公,即铁铉,字鼎石,河南邓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
建文二年<1400年>,明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允炆争帝,从北京发兵南下,兵至济南,铁铉固守,燕王屡攻不下,只得绕道进取南京。
夺取帝位后,复取济南,铁铉被执,不为屈服,受磔刑而死。
后人为表彰他的“忠烈”,故建祠祀之。
据史料记载,铁铉曾担任过礼科给事中、五军督都府断事官等职。
他处事明断,办案公允,颇有政绩,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鼎石”即为其所特赐。
另据考,铁铉族人于永乐元年<1403年>避难至山海关,隐居今锦州地区狼君洞,成为沈阳铁氏的祖先。
如今,铁姓已成为辽沈地区望族。
明末清初铁姓迁到沈阳的有铁福、铁仲、铁奎、铁桂、铁元等祖辈几代。
有六人为官,其中铁奎、铁桂及其子铁范金,皆为清代较为显赫的军政官员。
自明代中叶起,官府便先后在华阳宫为铁铉塑像,在七忠祠为铁铉设立祀位。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又在大明湖北岸捐资复建了铁公祠。
同治三年<1864年>济南知府萧培元重修,并塑铁铉像,供在祠内。
1929年,山东省政府主席陈调元主持山东事务时,又把张宗昌拟建安澜阁的材料增建“湖山一览楼”及“八角亭”,遂成现在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铁公祠又多次重修扩建。
如今,掩映在荷塘垂柳后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在内的铁公祠园中园已是一方宽阔的院落,整个院落由曲廊相围。
与曲廊相接的是佛公祠和铁公祠。
佛公祠居东,铁公祠于西,中间有石碑红柱青瓦,肃穆庄严,更显出祠堂主人的一身英雄豪气。
嵌入祠中壁上的条条石碑更是饱蘸厚重和敬畏,记述着铁铉那铁骨铮铮的故事。
1995年10月15日,铁铉后裔,第二十二代孙铁明正来到大明湖畔,凭吊先祖,捐资修祠。
“凡我铁氏后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全民族安定团结,为国家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努力奋斗。
”如今,铁明正的铭志文字已被镶嵌在了祠堂内,与公相伴。
济南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荣斌研究员告诉记者,今天的铁公祠,已成了济南人民对忠于职守、誓死卫城的铁铉表达纪念之情的场所。
匹夫不可夺志,好一个铁铉!用自己的生命,使全城百姓免受了一场战火的洗劫。

  纲常万古;
  节义千秋。

  四海论交见豪气;
  一门风雅喜多才。
<张之万撰>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鹗撰、铁保书>
  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
  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
<讷尔经额撰>
  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
  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
<严正烺撰>
  执节坐庭南,百折不回,应知鼎内肝肠皆铁;
  奇忠钟塞外,寸磔以报,谁识先生色目中人。
<俞樾撰>
  铁板下山城,至今芦荻秋风,犹是军声动鼓角;
  银塘开水榭,对此芙蓉初日,最难清气得乾坤。

阅读:3163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