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典·黄
百家姓氏
 
 
姓氏联典·
起源 | 迁徙 | 名人 | 郡望v堂号 | 对联典故
起源:
  黄姓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嬴姓,陆终之后。
《元和姓纂》:“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陆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曾孙,传说他娶了鬼方之女,此女长期怀孕而不生产,十一年后,其左肋裂开,生出了三个儿子,同样右肋也生出了三个儿子。
他们的后裔分成了许多氏,其中之一为赢氏。
嬴氏又分成了十四个分支,其中之一即黄姓。
陆终的子孙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被封于黄,其都城在光州定城西十二里,即今河南潢川西。
由于黄国与楚国邻近,所以长期依附于楚国。
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灭亡。
黄国灭亡后,其国人不忘故国,遂以黄为姓。
他们虽然分散于各地,但多距原黄国不远,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县西>一带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为黄姓的郡望。
②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
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
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这支黄氏主要集中在今山西一带。
春秋时,黄姓宗族的许多成员在晋国做官任职,如晋国贵族大臣黄渊,就是此支黄氏的后裔。
此支黄氏,后代宗族衰弱,载于典籍史书的人物仅见黄渊一人。
这支黄氏后来日渐衰落而至于消失。
故天下黄姓,都公认祖根在河南潢川。
③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蛮族——黄洞蛮。
黄洞蛮其实是被楚所灭黄国遗民的后裔,兴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中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闻名的少数民族黄氏。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黄洞蛮首领黄少卿、黄少高兄弟在广西黄洞聚众起义反唐,纵横岭南两广,公开与唐朝分庭抗礼,其声威远振宇内。
直到唐文宗李昂太和年间<827-835>,唐王朝以经略史董昌龄、董兰父子为帅,采取剿抚齐下的政策,终于讨平了反叛的各洞势力,从此黄洞蛮一蹶不振,族姓成员大多奔散,有的走出山寨,融入汉族;有的南逃至越南,成为今日越南京族中的大姓;有的逃奔至湖南、贵州,成为后世当地侗族、布依族大姓;留居广西的黄洞余部,则多归太州刺史黄伯管辖,其后裔演变成今日广西壮族黄氏。
④出自回族,主要有两支。
一是福建泉州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
但由于出自不情愿,便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二是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
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⑤出自别姓改黄姓。
如王改黄,上古音黄、王相同,今天我国仍有一些地方黄、王不分,明朝末年著名抗清英雄黄得功,安徽合肥人,本姓王,后改姓黄,迁开原卫,封靖南王,后以身殉国;陆改黄,浙江富阳黄氏始祖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少孤,依永嘉黄氏,遂改其姓名,后迁富阳,其裔为富阳黄氏;巫改黄,巫、黄古音近似,《江西通志稿》载:黄氏,即巫双瑞后裔;丁改黄,元朝著名文学家黄溍之父黄铸,本姓丁,为丁应复之子,入继义乌人黄塄为后,遂改姓黄,生子黄溍,今义乌黄氏,多为其后;吴改黄,据清总理大臣吴廷芳《续修宗谱序》载:桐城谢河黄氏始祖黄全三,本姓吴,为延陵季子吴季札后裔,原籍鄱阳,元末迁居桐城,为避徭役之苦,投靠亲戚鹿城黄氏,后遂改姓黄,成为今桐城黄氏的一派始祖;金改黄,据《棠溪黄氏族谱序》载,南宋初,有金姓武将镇守江西临川,居临川城西,后金氏的一位祖先,因逃难而易金为黄,宋隆兴年间,有金氏后裔黄细二迁居崇仁县颖秀乡棠溪,成为棠溪黄氏始祖;范改黄,《桐江集·黄堂记》云,邵武人黄洽,本姓范,婺州兰溪人,嗣黄氏为后,遂改姓黄。

  始祖:陆终。

  
阅读:2888
返回顶部
返回百家姓氏